【張璇:結不結婚,你都會後悔?! 】 | 愛情經營 | 媽媽經

現今社會「不婚主義」已不罕見,「頂客族」也不再是新名詞,愈來愈多的伴侶選擇蝸居或裸婚,甚至是同居而不結婚,更因為生活及經濟壓力而決定不生小孩,對於婚姻在過去而言曾是女性人生的重要歷程,結婚生子也似乎是既定觀念,但少子化的今日,到底是女性自我意識抬頭、變得更愛自己?還是社會現象及型態跟著不斷轉變?女人,可以結婚但不生小孩嗎?


根據調查顯示,台灣目前己婚但尚未有小孩的女性,多數仍認為生孩子可以讓生命更完整、更幸福,多為心靈層面的因素,但是生育率卻不見提升,針對此現象,心理師張璇認為,女人不生小孩,可不全然是因為女性自我意識,養育小孩是一門很龐大的課題,「養不難,但育難」,現代人婚後未生育大致還有兩個重要因素「身心狀況難懷孕」、「擔心生活負荷不了」。


因忙碌的生活壓力,無論是經濟或家庭因素,一但有了孩子責任和義務都不同了,加上周遭人有了孩子而失去自我的育兒經驗,總讓部份女性害怕失去自由、害怕無法做得全面而不敢生;但另一部份未生育的女性,普遍是因為晚婚錯過了生育年齡,或是生活壓力影響生理,當想生時往往已生不出來了。另外,張璇也認為,生育率逐年遞減不單單是台灣的社會問題,因家庭觀念的變化,儼然成為一種國際趨勢,各國政府無不祭出各式「催生方案」,但生育率仍不見起色,因此不能單單怪罪於社會福利不夠完善。
 
圖片1

但就調查顯示,「經濟」仍是現代女性列為生不生孩子的主要考量,難道政府補助做得確實,生育率便會提高?但其實也有不少女性因為精神層面的壓力,以及生涯規劃下時間不足夠,這些因素不會因為有錢就讓她們改變生不生孩子的決定,不過張璇仍認為,社會福利及補助方面不該只有每月幾千元的金錢補助,那對於大環境而言實際效益其實不大,應針對幾項有形及無形的資源去做規劃:
1、凍卵補助:許多女性並非不想生,而是在適婚年齡尚未遇到合適的對象,但等到想要生孩子時可能已過了生育年紀,若能有凍卵方面的補助,或許能更符合現代女性的需求。
2、教育環境:台灣社會的填鴨教育一直帶給孩子及父母們許多的壓力,不過教育層面很廣,不是一時半刻能解決的,要如何完善還需各方專業人士共同探討。
3、臨時保母\新生兒到府協助:大部份媽媽心力交萃並非忙不過來,而是心理壓力造成的,她們煩惱不全在金錢上的支出,而是面對新生兒或是孩子突然生病而措手不及,若是能夠在這方面有到府協助的對策,讓媽媽們能夠因應並且知道如何處理,會是很好的分勞政策。


即使觀念不斷在改變,但社會文化仍舊對女性有著高度的的育兒期待,認為照顧小孩就是媽媽的義務及天職,這樣大的心理壓力也是造成不想生的原因之一,甚至認為女性太主張愛自己的自我意識是種自私表現,但本身就是結婚多年未生小孩的張璇則強調「有些人認為不生是缺乏責任感,但很多人選擇不生反而是因為太有責任感,擔心無法給孩子最好的,也不希望因為家裡需要兩份收入而讓孩子都托給家人、保母帶,大環境壓力又很難改變,所以乾脆不生…因此不生只是不同家庭型態的一種選擇。」後現代有著許多舊思維需要更寬廣、更豐富,不生主義成為全球趨勢,「自主不等於自私」,而是過去女性太過度犠牲,把個人需求放在家庭需求之後,現代少子化社會應該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在養兒不一定防老的前提之下,老年如何不造成別人的困擾成了首要課題。
 

蘇格拉底曾說:「結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張璇也認為:「生或不生,都可能會後悔,我們很容易去羨慕我們沒有選擇的,但魚與熊掌無法兼得。只要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都是最好的決定,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一旦選擇了,就對結果負責。」重男輕女的觀念其實仍然存在,上一輩原生家庭的經歷及社會文化的觀念,也會影響生不生的決定。


最後張璇建議「有結婚生子打算的女性」對於婚姻可能不能太隨緣,可以更積極但不強求,親密關係是值得經歷和學習的,而親密關係最大的敵人便是害怕,其實婚姻及生子也許沒這麼可怕、也許沒動力,但應去探索原因及考慮是否要做些改變或嘗試,遇到問題需尋求支援及協助,而是否真的要生小孩?生不生小孩都有好處及壞處,只要選擇了就要對結果負責,不要只是活在當下,想遠一點,並接受自己的選擇,才能讓自己不要老是活在後悔當中。


(採訪.撰文\媽媽經編輯部)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