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人的愛情不外乎是一場計算,選擇伴侶不再聽憑感覺,而是利害角力,我們篩選時也被人篩選,愛情的失敗也歸咎篩選的失察,於是愛情精算師開始在網上發表文章,教你們選擇男人的七個秘訣、六個招數、五個條件之類,都希望讀者你能像她們一樣聰明,但愛情只是這麽的一回事嗎?僅是男女條件的博弈學而已?或者,你讓自己成為那個完美的女人,有幸遇上完美的男人,偏偏在相擁的一刻,才發現心底那無底的空虛,卻不清楚愛情還欠缺甚麼。
一百年前弗洛姆就斷言人們認為愛情不是身心能力的問題,而是對象的問題,如今,每個人在年輕時都對完美契合有種迷戀,自作多情枉浪漫,到人大了,放棄幻想之後學會功利,學會有條件地付出,講求平等的關心。你有沒有覺得這愛情總是缺了甚麼嗎?
我沒法用一句說話去指明答案,我也在尋索當中,不過在接下來的文章,我會和你看看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著作《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去重新發現那些遺失的愛情特質,摒棄計較,感受詩意。
沒錯,是詩意,讀這本書你會感覺到這個東西,也會盼望自己愛情中充滿詩意,在重擔裡找到釋放,在苦澀裡找到甜蜜。老男人追問伴侶「吃飯了沒」、「今天過得好嗎」根本毫無詩意可言,但一個小女孩在車站目送男朋友、久久未肯離開,卻令人揪心而溫暖,然後會煽情地慨嘆:這就是愛情吧。
然而,也有人受不了這女孩過分煽情,因為他就是那種送了上車轉頭便走的人,我們對愛情的理解分歧便源於此,一方追求矢志不渝,另一方卻感到矢志不渝的愛情太沉重,透不過氣來。愛情該是沉重還是輕盈呢?還是兩樣都對?
男主角托馬斯無疑是屬於輕的一方,他很早就離婚,在女性的胴體間追逐,避免不必要的愛,也拒絕做愛後跟女人同睡。然而,故事正由他發現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開始,他把女主角特麗莎看成一個隨着水流而來睡在籃子裡的嬰兒,恰巧被他抱起了,愛情竟介入他的生命。
特麗莎很快就發現托馬斯跟他心目中沉重的愛情有極大的出入,他竟跟其他女人繼續玩着性愛遊戲,或許出於嫉妒,或許不是;她又很快發現自己對托馬斯的抗議是無效而可笑,因為他可以隨便就離她而去,去找其他女人,而她卻離不開托馬斯,註定了她在這關係裡永遠是個弱者。
幸好,托馬斯活在小說的世界,不用面對網民們的批鬥,不用說服世界接納他觀點上的分歧,在他眼中,愛和性是可以完全分割的兩回事,這是特麗莎是沒法理解的,但全靠她對托馬斯濃烈的愛,她認輸了,容許他繼續出外跟其他女人纏綿。但這可以稱作容許嗎?不,她根本無權說不,這是啞忍。
這時候,愛情精算師會高呼「該離開這種男人吧!」但特麗莎沒有,作者說過,特麗莎屬於重的一方,相較之下,叫人離開的愛情精算師可說是屬於輕的一方,也就是跟托馬斯是一夥,也就是說,特麗莎是孤寂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