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2019年已經通過同婚法案,你可以不認同LGBTQ,但我們可以學習著尊重多元性別。也請不要再用三、四十年前你所理解的「性教育」來教導你的小孩;這種惡性循環,只會製造更多性別對立與性別歧視。生而為人,我們都應該尊重別人,才值得被他人尊重。
【疏忽是最大的痛處】
關於婆媳問題。老公是答案,不變的答案。有了自己的住家,做什麼都顯得勇敢。兩個人一起租屋,只有收穫沒有遺憾。
親情與感情,都是勉強不來的,當媽媽「沒這麼愛你」,你可不可以想想,或許是他死了,或許是她本來就比較愛他,那就這樣吧!
愛得很辛苦,那不是愛,那是責任。責任,不能犧牲自己,而是做自己該做、能做的事。
婆媳問題是婚姻問題的引爆點,而非殺手,主要是因為,婚姻死掉,通常是對方或兩個人一起造成的,婆婆只能引爆業力而已。
【出嫁女兒甜蜜事】
我們應該要先溝通一個觀念:「性教育」不是「羞恥心」的同義詞。如果我們家裡有孩子們即將進入或已經進入青春期,「性教育」絕對是我們可以敞開心胸討論,也必須認真討論的事。
抓住婆婆歡心的三個步驟
母女之間作好幾個原則才每有遺憾
親愛的父母,我們必須有一個體認,「你的女兒不是你的複製品」,就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同義詞。
工作的定義是什麼,為了功成名就,還是為了年邁的父母能過上好生活,社會異象早就與八百年年落差了去,陪伴父母就是最好的成功
傾聽的力量
她就讀高二的兒子突然在有一天放學回家後跟她說,班上有一個男同學寫了一封情書給他,跟他告白,他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婆婆」就等於「難相處」、就等於「我男人的第一個女人」、等於「我永遠不會是她的女兒」…諸如此類的這種被一堆韓劇跟本土劇嚇到『罵罵耗』的精采情節…
每當聽朋友在抱怨婚姻生活時,就會發現不管是什麼人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家事戰爭。由於我身邊有很多雙薪夫妻,因此為了家事爭吵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氣到火冒三丈的大部分都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