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終身險一定比定期險好?】 | 米雪

開始工作、有經濟能力之後,如何將財務作適當的分配也變得相當重要,除了儲蓄、投資以外,不少人也會計劃買保險,未來能夠多一份保障。然而,市面上各家公司林林總總的保險名目,還又分成終身險和定期險類,讓人比得頭昏眼花,不知從何選擇起?
图片1_resized.jpg
以死亡保障來說,到底要買終身型?還是定期型?不是越早買,費率越便宜嗎?但定期險的保費負擔低很多,比較沒有壓力!?到底要選擇哪一種呢?
先了解這兩種保險類型吧!

終身險:顧名思義就是繳到一定繳費期間(通常繳費期間為20年),即可保障終身,一般而言,在繳費期限內都不會調整保費(平準保費)。和定期險相較,終身險的保費負擔較相對較高,而且如果不想繼續繳保費時,可能只能減少保額、辨理繳清或是解約。

定期險:一年一約,需要每年繳費,保險才會生效,保障到約定的時間(如20年或75歲等…),契約就終止,部分定期險商品的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調漲費率 (自然保費)。

正因為終身險的商品大多採繳費期間保費固定、終身保障,在投保年齡愈輕,保費相對較低的情形下,大多人都會覺得終身險比較「划算」,不會像定期險結束,什麼都沒有,但其實保險的保障額度高低,隨著人生不同的周期、責任與保費負擔息息相關。以房貸族而例,對於有500萬20年房貸的負擔的經濟支柱,在預算與保障需求考量下,投保500萬20年期的定期險的效用,可能甚過100萬終身壽險的價值。

所以說,認清自身保障缺口,衡量預算負擔,才是考慮終身與定期型的關鍵。
图片2_resized.jpg
以下用三個族群作為範例,規劃較適合的選擇。

以小資族、夾心族、社會弱勢族群(含外籍配偶)作為考量規劃
小資族:這時候的你正開始工作,雖然尚未組成家庭,經濟壓力也較小,但因為薪水較少,還要分配到房租、孝親費、信用卡費、儲蓄等名目,之後似乎所剩不多,這時候若選擇保終身險,高額的保費將會壓縮到生活品質不說,儲蓄投資的分配減少,能夠靈活運用的現金也更加短少了。可以先投保定期壽險、傷害險及醫療險,做好基本保障,待工作穩定、收入增加時,再加保其他醫療保險,讓保障更為全面。
图片3_resized.jpg
夾心族:如果你已有自己的家庭,又身負家中的經濟重擔,被父母、子女夾在中間,還有貸款要還,比起選擇終身險,更建議選擇定期險。一般而言,貸款的金額可視為現階段的負債也就是所需的保障額度,而透過定期險保費負擔較輕的特色,夾心族的你可以壓力不用那麼大。此外,你還可以配合貸款年期與貸款逐年下降的狀況下,靈活運用定期險一年一約的特性,調整保障額度與年期。
图片4_resized.jpg
弱勢族群:弱勢族群或特定身分族群,通常經濟生活較為艱困,能夠支付的保險金額也無太大空間,可考慮投保各家壽險公司推出的「微型保險」,以30萬的意外險為例,保費一年不到200元 ,雖然額度不高,總有保障。台灣目前有許多住在偏鄉的新住民、原住民或是漁民,其經濟多屬弱勢,更需要這類型保障。日後,若家庭經濟可以支付更多的保費,建議可先從定期險做補強,讓保費可以花在刀口上。
图片5_resized.jpg
最後要提醒大家,定期險雖然保費相對便宜,但超過保障期間之後便不會理賠。
而終身壽險的最大特色就是保障終身,不用擔心日後健康是否可以投保的問題。
二種型態各有其特色,不論要購買哪一種,都需要以自己的財務能力,以及階段性生涯規劃作為考量,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