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還陷在好女人迷思,認為只要傻傻愛、癡癡等,好男人就會出現嗎?
無數愛情消逝、婚姻解體的案例顯示,女人倘若在兩性關係中盲目投入、付出過多,反倒會讓男人遠離,得不償失。
從奢侈品到消耗品──在時光中不知不覺變了質的愛情
所謂奢侈品是相對日用品而言的,它是經濟學中經常使用的詞彙。奢侈品通常是價格較高、品質上乘、普通人難以碰觸的商品,比如豪宅、汽車、高檔首飾、名牌服飾等,而日用品則是日常必需品,是老百姓過日子不可或缺的。本來愛情應該像日用品,是每個人有權利、也有能力得到的。但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在感情瞬息萬變的現實面前,愛情這杯本應是濃得化不開的美酒,卻被無情地稀釋了。天長地久成了天方夜譚,愛情和婚姻被附加了條件,貼上了標籤。我們一邊對愛情充滿著夢想和希求,一邊卻在抉擇中考量物質的天秤和砝碼,另一邊還要抵禦外面種種聲色犬馬的誘惑。愛情,本來是生活的日用品,卻在現實這把利刃的層層打磨下,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比如前不久在大陸發行量驚人的某時尚雜誌就大聲疾呼:「愛情看似氾濫,實屬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奢侈品。」很多民調顯示,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男女覺得「愛情這東西,有最好,沒有也能活」。「把愛情當理想,把結婚當事業」逐漸成為當下熟齡女子的新口號。當我們戀愛的時候,也許我們還知道什麼是愛情,而當我們開始步入結婚殿堂,開始生兒育女時,當我們有了房,有了車時,我們卻漸漸失去了愛情。
那是因為──漫長的時光,把愛情變成了消耗品。
我想起了幾年前曾經風靡一時的一本暢銷書,名字叫做《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光中,一塊名字叫做「生活」的乳酪不知不覺地變了味道;從最初的甘美香甜、回味無窮,到逐漸酸臭發黴、味同嚼蠟。然而這過程中的微妙變化卻罕有人知覺,直到有一天,發現它已徹底變質,這才悔之莫及。
愛情,也同樣如此。據說,那種叫做愛情的東西,其實是一種在人體內只能持續一年半到三年的物質:在人類深邃的大腦中心,貯藏著邱比特之箭,叫做「多巴胺」。當一對男女彼此愛慕,大腦內視丘下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就源源不斷地分泌,勢不可擋地湧出。於是,我們就有了愛的感覺。片刻不見對方,就會相思不已。《詩經》所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說的就是這種感覺。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這種像興奮劑式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於心跳過速的巔峰狀態。所以到了一定時候,大腦只好取消這種念頭,讓那些化學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陳代謝。這樣一個亢奮過程,通常會持續一年半到三年的時間。按照統計,多巴胺分泌旺盛期限平均為三十個月。隨著多巴胺的減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變為平靜。換言之,一對男女的愛情,一般只能維持三十個月。當它被磨洗一切的時光之朝沖刷掉了之後,厭倦和平庸替代了激情和神祕,愛情跟柴米油鹽、雞爭鵝鬥混雜在一起,幸運的話,還可以當「日用品」,多數則變成了「消耗品」,不幸的話,就只能淪為「報廢品」了。多少人外遇、離婚,不就是彼此之間的愛情已經消耗殆盡了嗎?如果把婚姻比喻成一個汽車輪胎,愛情就是裡面的氣體,愛情沒了,輪胎如果不及時充氣,就會面臨報廢的危險,有的人亡羊補牢,有的人則乾脆換了個新的備胎。
原本是人人所需的日用品,卻演變成了只有愛情故事中才可一見的昂貴奢侈品,再到婚姻生活中成了無情的消耗品和外遇離婚時沒用的報廢品,愛情就這樣在時光的曝曬下,不知不覺變了質。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對托翁這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名言,我一直在質疑:幸福的家庭真的就一直「幸福」嗎?所謂的幸福又是靠什麼來維持?為什麼古今中外的小說家、詩人、戲劇家乃至電影大師都在盡情地歌詠生離死別的愛情,卻甚少讚頌幸福的家庭?為什麼童話故事除了在結尾告訴我們一句「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生活在一起」戛然而止了?至於他倆又是如何「幸福,甜蜜,和諧」卻又「語焉不詳」了──為什麼一些描繪婚姻生活的影視作品,卻讓我們怎麼也興奮不起來,浪漫不起來,反倒有了某種揭開傷疤般的疼痛?
還記得那部叫《克拉瑪對克拉瑪》的美國奧斯卡獎經典電影嗎?裡面一個結婚十年依然美麗如昔的妻子瓊安娜,突然在某日清晨親吻完自己熟睡的孩子之後,不辭而別,後來我們得知她如此「絕情」的原因,是受不了婚姻生活的瑣碎,受不了丈夫總是以工作忙碌為藉口,對她、對孩子乃至對這個家,長期的冷落和漠視。
還記得那部馮小剛執導的賀歲片《手機》嗎?本來是在賀歲檔推出的一部喜劇片,但觀眾看完之後並未開懷大笑,反倒有一絲苦澀,那是因為葛優扮演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公然用手機這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搞起了婚外情。還有他的一位同事,張國立扮演的資深策劃人,居然對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二十多年的妻子,使用了「審美疲勞」這樣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美學術語。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為什麼美好的愛情一旦遭遇婚姻和日常生活的襲擊,就會潰不成軍?為什麼一些本來在愛情的旗幟下闊步向前的男人,會在婚姻這個「拆彈部隊」(專拆愛情這顆「彈」)的為追堵截下迅速叛變,倒向「小三」陣營?為什麼從前熱情高漲的情人,會逐漸蛻變成審美倦怠的老公?
也許瓊安娜所託非人?也許葛優扮演的那位電視主持人意志不夠堅定,以致擋不住外面的誘惑?
不是,都不是。瓊安娜也好,葛優飾演的主持人也好,他們都是大千世界中最普通的人,他們並不是因為某種特定的「惡」,而破壞了自己的婚姻和愛情,也正因如此,他們的故事才喚起了那麼多觀眾的共鳴。我認為,使這些普通人的「愛情乳酪」在婚姻和日常生活中漸漸腐壞的,不是「惡」,而是「平淡」和「惰性」,是一把「不慧之劍」誤斬了情絲。
(以上圖文由好的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