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關係猶如照鏡子,雙方都在互相模仿、影響。我相信潛移默化中,另一半也會從我們以禮相待的態度上學習善待我們,這就是為何我如此推崇親密關係一定要良善對待的主要原因。因為,給出去的都會回來。
看起來,我們好像是為了對方而作調整,但事實上,最大的受益者卻是我們自己。在一次次提醒自己要冷靜,提醒自己從覺察的過程中,學會旁觀自己的情緒;心靈變得強壯,不被壞脾氣蒙蔽,即使在最抓狂的時刻,也要提醒自己「脾氣,無論如何都不會比這段感情重要」。
當心靈變強壯,行為變成熟,不是升級版本的自己嗎?人與人之間就像一面鏡子,會互相模仿、學習,成熟的自己,是吸引對方成為更成熟的人最有效的捷徑。
當任憑脾氣亂衝,指責對方,實在不能指望另一半有個懂得迂迴的心腸,來分辨那些話是說過頭的氣話,哪些是真正想溝通的重點。
「既然兩人的情份,都比不上眼前的小事,那還在一起幹嘛?」搞不清楚狀況的另一半通常都會有這樣的疑慮,其實易地而處,如果我們經常被強烈指責,多半也會認為另一半不希罕這段感情,「不愛我了吧。」
學員常常問:「老師,妳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如何處理?」
我很高興跟先生長期溝通下來,彼此都能理解彼此的動機。當我說出負面感受時,會很刻意不指責對方,因為我的目的是希望他了解我的心情。捍衛想法,或辯解情緒的正當性都不是我的目標,我只想讓對方知道我心裡發生的真實狀態。
沒錯,這時候的確會觸及到內心存在的小心眼或黑暗,然而有趣的是,當我們雙方都沒有那種「你不該有那樣的想法」時,聆聽相對就容易許多。
這需要很大的練習,跟對彼此的信任。
通常我們很容易把對方的不開心當作自己的責任,好像只要有一方不開心,另一方就有錯,於是,為了捍衛自己,很快就認定對方的不開心是一種錯誤、一種指責。既然我覺得我沒有錯,那你就沒有理由生氣;你的不開心,就等同於不理性的行為。」在這樣的思維裡,爭執一定免不了。
不僅如此,我們還很容易把自己的不開心怪罪給對方。
以往我先生有個習慣,就是當我在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會很不經意地走動,而我也會不經意地跟在後頭。有一天我沒好氣地對他說:「我發現,我很不喜歡像個哈巴狗一樣跟在你後面,對著你的屁股說話的感覺。以後如果你走開了,我就不說了。」
沒有指責,也沒有要他改變,我只是把心裡的不舒服說出來,同時告訴他我的決定。我還讓他知道,那是在我前一段婚姻裡就有的互動模式,我決定中止這樣的行為。
這時,他才理解原來這樣的舉動會引發我的不悅,而這樣的情緒跟我過去的經驗有關。這樣的說明,幫助他有距離地去認識另一個層面的我。
兩個人的對話、互動方式,決定了親密關係的品質。如果沒有帶著一定程度的覺知力,意見不合時,很容易激出一些塵封已久的負面情緒,互相衝撞。日子一久,感情會慢慢磨淡、變質,摩擦多了,離最初互相珍重的品質當然就越來越遠。
既然選擇了彼此、選擇一起生活、選擇共同面對人生,善待彼此最為重要。既然是親密關係,表示這關係可能比你原先想像的來得更加緊密。既然緊密了,哪有打擊、摧毀對方的道理?摧毀了他,不就也摧毀了自己嗎?
我要強調,想要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覺知力的提升極其重要。覺知的強弱決定了兩人的幸福指數。我不排斥獨身主義,但同時也相信多數人還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至少能體驗一段刻骨銘心的親密關係。
許多人極力尋找、追求愛,但以我的經驗來看,一切都要從「愛自己」開始。為什麼?因為如果不先愛自己,就容易走進令人頭痛、狀況百出的不當關係裡,之後想要從痛苦的關係中找到幸福,甚至脫身,都是相對困難的事。很多人先盲目地進入一段感情,再使盡全力改變對方,基本上,這對兩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都是同樣的靈性折磨。
我深深認知,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學會「珍愛自己」最為重要。有覺知地善待自己,珍惜自己,把自己帶到一個好品質的對象身邊,吸引對方,同時珍惜對方。然後接下來的問題就容易多了:
如何在親密關係裡實踐「愛自己」又不傷和氣?相信這是很多在親密關係中的人最希望知道的。
由於一開始就表示對愛自己的重視,一旦交往,對方就知道你的本質在於經營「愛」、成為「愛」,對「非愛」興趣缺缺,因此,不要隱藏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不要貶低自己,這樣很多隱藏其中的價值觀都不用多作解釋,自然對方就能夠解讀。
絕不要為「愛自己」而感到自責,因為除了你,沒有別人能幫你做這件事。我的經驗告訴我,當愛上自己,就會愛上這個世界。也許談起愛世界遙遠了一些,這樣吧,就讓我們從最能掌握的地方開始。
【作者簡介:賴佩霞】
1963年生,台灣歌手與藝人,現為雜誌發行人、作家、心靈講師、心理諮詢師、企業培訓師,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2010年,翻譯作品《失落的幸福經典:影響千萬人的生命法則》出版。
2011年,成為女性雜誌《魅麗雜誌》發行人。
2012年,出版自傳《回家:賴佩霞20年修行告白》。
從小受東西方文化影響,喜愛音樂、藝術與智慧的傳承。18歳投入演藝事業,灌錄唱片,參與電視劇、電影、舞台劇演出,主持各種音樂性、教育性、綜藝性與跨國性節目,也經常受邀海外演出。
經歷離婚、喪母的大挫折,淡出演藝圈,睽違20年後再現身,幸福洋溢,並授課擔任心靈成長老師。
1990年接觸心理治療團體及專業諮商師訓練,二十多年來參與無數世界知名心理學家及大師的課程、研討及訓練;學習東西方身、心、靈、意識整合及治療方法,將多年來的生命經驗與有緣人分享,一同探索生命的智慧、分享生命的感動。
(文章由方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