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往不如一人自在,不但要有輕鬆自在的關係,更要有濃情蜜意的時分,想要擁有彼此認定的歸屬感,除了要花時間用心經營,更需要在愛的前提下來回磨合,於是在兩人相處的拿捏上,多少就會有誰要配合誰、或誰要包容誰的情形產生。
但是如果配合和包容成了無止境的迎合,說好聽的,是你有豐沛的母愛,把對方當孩子寵、當寵物疼;說悲情點,當迎合養成了習慣、寵愛變成了一種自然,在一味的為對方著想的背後,你其實已喪失愛自己的能力,也看不見自己的價值定位在哪裡!
更糟的是,對方還當真以為你不過如此爾爾!於是乎,在找不到自己價值的同時,又受到對方無所謂認定的雙重打擊,你到底是誰?你為何而來?你到底要什麼?的人生議題,此時就如排山倒海般襲捲而來了。
這樣的相處模式到底要說是誰造成的,又要說是誰吸引到誰的頻率呢?男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在交往時卻容易讓自己陷入愛情迷陣,亂了陣腳失了方向,連說個話可能都要違背自己的良心!明明「有關係」的,為了怕對方在意,於是就說「沒關係」;明明「沒關係」的,為了引起對方的眼光注意,卻要說「有關係」,這樣的情形像不像電影劇情,又是不是符合了迎合的目的呢?
每個人會吸引到什麼類型的人交往,在還沒清楚認識自己之前,通常也不太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從原生家庭的影響下,隱約就會有一定的規則可尋。有的是對父愛的渴求、於是年紀大的自然吸引;有的喜歡被保護、喜歡小鳥依人的,於是個高力壯的才是王道;有的對金錢沒有安全感,於是對象是不是單身就無所謂了。
如果我們都能將交往過的人,當作是一面鏡子,當作是探討自己的人生功課,而不是為了失去所以選擇迎合,那麼我們不但有機會看見自己更多面向,更可以因為這樣的成長轉變,改變我們對愛的認知,及對對象的條件選擇,只有你變得更好,才能遇見更好的下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