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薇的目標 30歲存200萬元
新年初始,很多人忙著做新年度計畫,每當年底重新檢視時,完成的目標往往屈指可數。但眼前這位清秀可人的二十八歲女孩曾海薇,大三時參加「人生財務徵文規畫競賽」,當時正值花樣年華的她,在財務計畫書中寫下「二○二○年存到二百萬元夢想基金」的目標,現在不但可以提前圓夢,同時也將會是她邁向夢想的第一個起點。
曾海薇能在大學時預見十年後的未來,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她就養成記帳習慣。
從小種下存錢因子,存款數字贏在起跑點上
目前在外商公司任職的她,出社會工作後搭配縝密的預算規畫,即便交際變多、開銷增加,還是懂得犒賞自己出國旅遊,但這些多出來的額外開銷,卻沒有影響她達成夢想的時間。
「按照我目前每年的存錢速度,最快二○一八年就能達標,比原先計畫提早兩年。」曾海薇語氣透露出自信。最近她只要一有空就上網看房子,了解房價行情,希望一圓買屋夢想,同時藉此更堅定自己的存錢信念。
曾海薇連續記帳十七年的原動力,是父親對她的一個期許。曾海薇出生在典型四口之家,有一個弟弟,爸媽從事教育工作,薪水很固定,家境小康。喜歡閱讀的曾爸爸有一回看到《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對於作者富蘭克林傳達「花的錢財必須於人或於己有利,不浪費一分一毫」的觀念十分深刻。
因此,當曾海薇到了可以領零用錢的年齡,擔任國中老師的曾爸爸認真地對她說:「如果這個月沒有乖乖記帳,就拿不到下個月的零用錢喔!」希望讓曾海薇養成記下花費的好習慣,「我要求海薇記帳的初衷很單純,只是想培養『該用則用,該省則省』的消
費態度。」
被爸爸埋下「存錢因子」的曾海薇,因此比別人更早學會記帳的方法,出社會後更進一步做預算規畫,讓她的存款比同儕多出一大截。
花錢是門學問,做好規畫,奢侈品也能買
其實曾海薇記帳的好習慣,都要歸功「虎爸」的教養模式,對十二歲的孩子來說,要養成記帳習慣談何容易,曾爸爸卻發揮「虎爸」精神,半強迫地要求女兒。
「有一次我忘了記帳,拿不出帳本,爸爸一毛錢都不給。」曾海薇永遠忘不了那一段「斤斤計較」、省吃儉用的日子,但也因有了難忘的「痛」,反而激起她內化成習慣的動力。
該嚴格時,曾爸爸絕不寬待,卻也讓曾海薇從小知道錢該怎麼花。他要求孩子記下日常生活開銷:一是「必要開銷」,像是三餐吃飯或學校讀書的必需品,這些錢完全不用省,「我要求孩子必須吃得健康,三餐要有水果、牛奶等,絕對不能為了省錢,而捨不得花錢吃飯。」
另一項是可自由支配的「想要開銷」,這筆錢每周一百五十元,一個月共有六百元。曾海薇說,通常這筆錢她都可以存下來,偶爾愛漂亮時,像是打耳洞、買飾品,或者要送同學生日禮物,才會使用這筆錢。
每到月底,曾爸爸拿到帳本,首先把花費較高的項目圈起來,再一起討論開銷用途,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讓曾海薇很小時就能區分「需要」與「想要」的差別。
「其實記帳的好處,就是不會亂花錢。」她拿出徵文比賽的計畫目標,上面寫著:二年後買筆記型電腦、四年後存五萬七千元買機車……每一項她都如期達成,這些都是因為記帳而學到的延遲消費。
從強迫變成習慣,三十歲前存下兩桶金
當然,該鼓勵時,曾爸爸一點也不手軟。印象最深刻的是,國中畢業那年,曾海薇終於存到一萬元,爸爸帶她去銀行開戶,替她做了一萬元的定存,而且還偷偷在活儲放入一千元當成開戶金。因此,當她打開存摺,看到上面的數字時大感驚訝,「原來,把一萬元存到銀行,會變成一萬一千元,真的很神奇!」
之後,曾海薇才明白,原來這一千元是爸爸偷偷存進去的,但她的生活中已離不開記帳這件事,「我只要一有花費,就馬上紀錄下來。」靠著這份決心,她大三那年參加花旗與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共同舉辦的「向夢想Say Yes !財務規畫競賽」,一舉奪下第一名,並且獲得三萬元獎金,兩年後,她再次參加該協會舉辦的記帳比賽,拿下第二名。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何旭如表示,財務規畫比賽以十年為單位,曾海薇做出短、中、長期的財務目標,嫻熟收支平衡,做出精準的預估,因此脫穎而出!
根據人力銀行的青貧調查,台灣三十九歲以下勞工, 平均存款僅二十一萬元,甚至有一成三的人戶頭中沒有存款;已存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的人,僅占六%。相較之下,曾海薇不到三十歲逼近二桶金的存款,打敗九成九的年輕人。「其實我很感謝當年爸爸的『威脅利誘』。」曾海薇感激地說,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應該能提早二年達標。
除了記帳的好習慣之外,曾海薇還做對兩件事,讓財富可以快速累積。第一,就學期間積極找工讀,增加開源的機會;第二,因應環境變化,隨時編列不同預算。
曾海薇 小檔案
年齡:1988年
學歷: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現職:外商公司資深財務專員經歷:貿易公司貿易採購專員記帳時間:17年記帳軟體:MyAsset記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