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
愛跟覺察分不開
靜心,就是要讓人抽身看見自己哪裡解不開,是一種學習「愛」的過程,能讓我們把一切打破,懂得何謂愛。愛跟覺察分不開,然而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是帶著什麼動機在做。
大部分的人並不關心「愛」,也不在意這個東西,唯一在意的,就是能夠得到想要的,這樣就好了。不會有人去在乎那個「愛」,不在乎「愛」不「愛」,只要得到想要的,就滿足了。
充滿慾望的時候,不會有人在乎這個東西,不會在乎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滿足慾望比較實際。
「愛」是一種覺察,如果沒有辦法覺察,就沒辦法碰觸到。
當我們充滿恐懼,當我們充滿慾望,我們不會有「愛」,當我們充滿企圖心野心時也不會有「愛」。問題是,當你在那個企圖心的狀態時,你是不是知道?
光要知道你是不是帶有企圖心都是不容易,何況說要放下,在野心底下做的任何事,無論怎樣做都不會有「愛」;真的有「愛」,喜歡的人離開你,是不會感到痛苦與難過。
儘管我們大都不在乎「愛」,然而我們受苦的唯一出路,就是「愛」。
是愛還是怕失去?
我們很愛我們的家人,可是探討到最後,你會發覺,其實是很怕失去他們,因為失去他們以後,會很孤單、空虛,可是你嘴巴口口聲聲說愛,說為他好,其實是害怕自己無依無靠。我們承認我們沒有能力愛人,都只是一種索討,因為我們還有那麼多的害怕跟解讀,我們講的話如果他不聽,或是沒按照我們的意思,我們就生氣,這樣叫做愛嗎?
我們生氣的原因就是:如果他沒有按照我們的意思,然後他不好,我們就會替他擔心,可能以後沒辦法成為我們的依靠。
從我們的痛苦來定義「愛」
我們都渴望愛、都想要被愛,可是到底什麼是愛?當我們覺得孤單時,想要有人陪伴,這個時候如果有人陪我們,我們把它叫做是愛。當我們寂寞、痛苦時,也渴望有人來愛我們,我們把它叫做愛。當我們遭受挫折失敗時,我們也希望得到認同、接納,得到愛。
到底什麼是愛呢?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愛,但是我們以自己的痛苦去把愛下定義,那麼這樣子是愛嗎?你符合我的期望,我說你愛我,因為我有痛苦、我有期望,這是我的定義,但這是愛嗎?
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愛,我們知道的是,我們需要溫暖、需要愛,可是我們到底瞭不瞭解什麼是愛?我們是不是把愛變成是一種交易、互惠?我們把愛變得非常的膚淺。
愛應該是一種奇蹟,愛可以解決我們生命中所有的苦痛,可是我們卻把它變得非常的狹隘。因我們從自己的痛苦投射愛、從我們的痛苦定義愛。到底什麼是愛?在我們的關係裡面,在生命裡面,如果沒有愛的發生,我們注定要受苦,而且是重複受苦。
到底什麼是愛?我們的一生當中充滿了挫折、失敗、孤單、寂寞、痛苦,有短暫的歡樂、短暫的滿足,也有著非常多的痛苦。這是我們的生命,這是我們一生在經歷的事,我們看看,面對這些受苦,我們是在如何的處置它?
我們是怎麼面對這些痛苦?我們怎麼樣去處理它?是面對它?還是逃避它、扭曲它?如果我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那麼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愛。
愛是內心的狀態
當你心中有愛時,你就會擁有一切,不是別人給我們愛,而是你心裡,內心的狀態就是一個愛的狀態,不是我們從外面獲得別人給我們愛,給我們關心,這一些都是因為我們受傷的心、很狹隘的心,對愛的一種錯誤解讀。愛不是那樣子的,那不叫愛,那叫交易,那叫互惠,那叫權益,終究你還是會挫折,還是會痛苦。所以愛是我們怎麼樣去學習面對我們的痛苦,面對我們的障礙,當它可以結束的時候,你自然會呈現愛的狀態,你自然會擁有一切,這才是愛。
愛超越頭腦已知
我們把愛看做是一種互惠,或者是交易:「我這樣對待你,你應該愛我,我給你什麼,你就要給我什麼;你是怎樣,所以我應該怎樣。」我們只在乎得到我們想要的慾望,這樣的態度障礙了學習,就好像這個「愛」其實是整個宇宙這麼大,可是我們卻拿了一個水瓢要去舀。
我們把愛看成這麼渺小跟膚淺,所以我們會活得沒有辦法快樂。當我們可以開始學習的時候,你就會瞭解,這個「愛」不是那麼一回事,它其實是非常美妙、神聖的,它是一個狀態,它不是一個行為,你沒有辦法透過做任何事來說你是愛。當你可以完全瞭解心中的痛苦時,你的愛才會出來,這樣的愛才是一個永恆。
受過去影響而不自知!
我們有很多障礙,阻礙著愛的流動,基於恐懼害怕而生出許多問題,把關係中愛的流動堵住,每個人都在重複這樣的模式。恐懼,是過去經驗的解讀;凡是會讓我們害怕的,都是過去的記憶。
我們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而不自知;不自知,問題便始終影響著我們,如滾雪球般,讓我們看不見根源。而透過靜心、觀察,「看見」了這些恐懼,恐懼便會一個個脫落。
無懼
如果過去的傷害還存在,就會用受傷的態度去回應周圍的生活,所以每個人都活的不輕鬆,那就是因為這些障礙沒有出來、或是沒有被鬆開。學習靜心可以讓這些傷害跟這些障礙,被我們瞭解,被我們療癒,之後放下就會發生,才有機會經歷生命中珍貴的東西,而不是讓慾望佔據一生。
放下的那一刻,愛才能浮現,那一刻的輕鬆跟自由,不也是一種愛嗎?若沒有放下,是不可能有愛的,那不叫愛,叫慾望、執念;愛沒有任何說服,它就是那個輕鬆、自由,「放下」本身就是愛。真正的放下,非常困難;不是說服的放下,或無奈的放下,而是一個心靈的枷鎖鬆開,沒有恐懼的人,不會把關係弄壞,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給予只為了獲得?
我們要毀掉心愛的關係是多麼容易啊!只要一句話,一個譏笑就夠了。我們的關係是那麼脆弱,因為關係裡面沒有愛。
關係是複雜、困難的,我們給予只為了獲得,只因我們始終陷在頭腦的慣性模式裡,使得原本的單純美好變成了恐懼,很少有人可以從中脫身,我們內心的愛已被頭腦敗壞,人生才會充滿痛苦、困惑、空虛與匱乏。
缺少了愛,不論做什麼,在關係裡是無法快樂的,把這些真相揭露,這才是關係的真正意義,因為揭露真相才能真正淨化內心。
是愛還是索討
對待所愛的人,我們往往先對他產生期望,接下來呢?他如果乖乖聽我們的安排,我們就開心;如果他不按照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會失望。期望這兩個字很簡單,但你們知道這兩個字要經歷幾年嗎?一下到期望,又一下到失望,然後在這裡擺盪,也許十年八年之後,將會變怎樣?絕望。絕望之後就無力,挫折,最後走到逃避。
我們為何對他人有期望,我們想要什麼?我們想要被愛,為什麼我們想要被愛,卻經營成這樣?
我們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我們其實都沒有真正「愛」過任何人,事實上只是想替自己找一個避風港,為自己的恐懼找到一個歸屬感,一個安全的地方。如果我們沒有「看到」這點,我們的努力跟作為會導致什麼?會很挫折無力,而且離自己越來越遠。
障礙鬆開,「愛」不請自來!
我們現在要挖一個井,我們把土挖起來,然後把井築起來。
請問這個井是我們創造出來的嗎?體會一下!其實井的空間本來就有,只是把土搬走而已。我們愛的狀態,自由的狀態,就像這個井一樣,本來就在,只是被我們很多錯誤的觀念給蓋住,給騙了。
我們從小被教育成必須這樣、必須那樣,形成我們的觀念跟性格;這些東西就是障礙我們可以有愛的狀態。其實愛的狀態,就像井一樣,它本來就是存在的,因為我們都未曾看過它,所以我們不知道。現在我們沒有學習而陷入「受苦的模式」,如果可以轉彎,往恐懼、安全感去了解的時候,這個狀態自然發生,絕不是任何人給你,而是我們本來就有。
我們要去「看見」,我們是怎麼樣把一些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或是我們本來沒有的障礙受過傷的一些障礙,一直累積,一直收著,然後打包起來,常常拿出來用,所以導致我們沒辦法開心。
死亡與愛
死亡就是唯一的未知!我們沒有辦法去經歷,所以,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了解它。對我們來說,我們對它的感覺就是害怕。
如果我們要探討肉體死亡這部份,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儘管我們可以活兩百歲,這個身體還是會毀壞。
重要的是,我們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我們對死亡有非常多的想法、看法,是這些想法讓我們覺得恐懼,所以,導致我們永遠都不敢去碰觸,去面對這個部份。
如果我們不了解我們的生活、生命,那麼就沒有辦法了解這個死亡,因為兩者不能分開!
我們可以看一下每天用什麼方式在生活?生活裡面有什麼?
我們生活的內容儘管再豐富,但是內在就是「逃離自己」。我們透過忙碌逃離自己,透過從事「有意義的活動」,這樣就可以不用去面對痛苦、孤單。
所以,要實際去看看我們生活的方式,而且提這些,並不是要說這個好或不好,沒有好或不好,這個後面的根本就是「逃離自己」。這些模式底下有短暫的歡笑,有一點點甜頭,並非完全沒有。
但是,如果這個甜頭,硬是要拿來跟我們講的「頭腦停止活動」跟「我們本來俱足的那一刻連結」來比的話,就是一粒沙。
今天如果你對生活的這些模式,當下開始不執著、當下了結時,你是不是就跟死亡在一起了?是不是當下「你」就死了?當我們的頭腦活動,製造問題的那部機器停下來的那一刻,我們很自然的就可以跟我們的本來俱足的那個「愛」連結。
【書名:愛,就在你心中】
【作者簡介:劉素珍】
1963生,二十幾歲時 曾被數家醫院同時診斷出罹患來日不多的絶症,絕望的瞬間醒悟自我意念的運作,身心脫落,卸下自我的牢籠 ,生出極大能量與安定。2004開始研習氣功,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圖文由木馬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