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以愛之名傷害你的人說「不」
這世上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是愛,有一些愛是帶著善良面具的傷害。也並不是所有做了好事的人,都是好人,有些人雖然做了好事,卻仍然傷害了別人。
我母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廚房和家務,也奉獻給了她自以為是的「付出」。
愛與奉獻是她的舞台,一生的光榮與夢想是她的出發點與歸宿,也是她的人生戰場與領地。這是她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人,大多數「中國式媽媽」的生活與命運。她們活著好像就是為了吃飯和生兒育女。一個人一輩子似乎沒有想過別的生活方式,這麼一想,便為她們覺得不值。在為他人付出方面,她實在是過於善良,但這似乎也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傷害。
我每次去廣州,她都會做很多飯菜,經常會有一半甚至一大半會因為吃不完而倒掉。她每天那麼辛苦地買菜回來洗好然後烹飪,好像就是為了最後把它們倒掉似的。她知道這樣做會令我們感到不快,會擔心我們指責她,便會在飯桌上不停地勸我們多吃菜。她的慣用招數是:先做一大桌子菜,趁我不注意時馬上舀起一大勺菜放進我的碗裡。倘若我吃不完剩下了,她便會數落半天。這種不由分說的強迫,常常會把我弄得頗為火大。再好的東西,如果不是別人需要的,也會成為夢魘和負擔。
偏偏這些以為自己在愛你的人,是完全不會顧慮你的真實需要的。
無論你如何反覆地表達自我需求,他們就是聽不見。
我從小就對豬肉過敏,甚至不能聞到豬肉味。有一年過年,家裡掛著有人從江西送來的臘肉,在北京習慣吃素的我被熏得很不舒服,導致半個月來我吃不下家裡的飯。她明明知道我對豬肉過敏,還會在每次見我時,買很多豬肉...
我知道,「挑食」這件事對身體不好,但如果一個人因為對豬肉過敏而不吃豬肉,這應該算是「挑食」吧?除了「挑食」,我對豬肉的「恐懼」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記得少年時,老家過年有殺豬的習俗,不知是出於好奇還是其他原因,我也參與了一次「過年殺豬」的「儀式」。那天,天剛剛亮,我便背了一簍「玉米芯」去燒火,輪到殺我家的豬時,天已經大亮了,我正好目睹了那次殺豬的過程。我站在殺豬台前,只見四、五個大漢將豬按住,接著殺豬農夫拿著一柄長刀狠狠地捅進豬的脖子。只見赤紅的鮮血噴湧直下,至血快盡時,那隻豬最後蹬了幾下腿便不動了。我並不怕「血」,只是對豬脖子上血肉模糊的傷口感到觸目驚心。要不是因為反胃,我肯定會暈過去。
就是因為這兩件事,所以我對豬肉格外恐懼。
然而,我的母親似乎無法理解我的恐懼。每次回到家,即使我再三叮囑她不要買太多豬肉,只要幫我做一份素食,她還是要辛勤地做一大堆豬肉料理。我想,她可能永遠不願意聽見我的訴求。她的善良,只是想滿足她自己的需求罷了。聽不見別人的表達,是自閉;不想尊重別人的意見,就是自私了...所以,有些善良,其實是帶著「自私」面具的善良。
我的母親,自認為很善良,心腸軟,對人也熱情厚道。是的,這一點有目共睹,她常常會主動去做一些助人為樂的事。村莊裡有戶老太太,兒孫很少回來看望她,照顧她,我媽做了好吃的,就常送過去給她。做這樣的事能讓她獲得欣慰感、滿足感。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她的控制欲也特別強,習慣對所有的事情指手畫腳。對於一個屋簷下的人,或者與她共事的人,只要對方和她意見不一致,哪怕有一件小事與她有分歧,她都會馬上翻臉,甚至到了與人「水火不容」的地步。不論大小事,如果和人意見不一致,爭執起來,最後她占不了上風,她就會鬧個沒完。她那種經不起事的善良,我總覺得是偽善良。
我無法改變她,只好置之不理。
生活中,這樣待你的人還有很多,除了父母,還比如你的戀人。
有一次,我喝了男朋友送我的一瓶紅酒,不料喝醉,還受了傷。得知我受傷,到哈爾濱出差的他連夜坐飛機回來看我。聽見開門聲時,心想,終於有人來安慰我,來緩解我的疼痛了,不料,他剛進門就大喊:「家裡怎麼這麼亂...你今天沒有打掃嗎?」
「你有沒有點良心?你不知道我受傷嗎?難道你這麼遠回來就是為了指責我嗎?」我舉起受傷的手對他說:「你沒看到我都傷成這樣子了?你叫我如何做家事?」
我實在不明白他的關愛。既然能三更半夜從外地回來,就說明他有責任心和愛,但回來後,他卻不先問我的傷勢,而是指責我沒有做家事。他不顧我的感受,還繼續說:「但你也不知道收拾一下嗎?」
我被氣得想拿起手中的東西丟在桌子上:「我現在最需要的是找醫生幫我包紮傷口,你現在最該做的是帶我去醫院!」那個把我當「神」一樣崇拜的男人,似乎沒有聽到我在講什麼。雖然他的本意是好的,也是想回來帶我去看醫生的。但是,他卻從來沒有照顧過我當下最迫切的需求,只是一味地發洩自己的抱怨。不說也明白,和不顧別人感受的人在一起生活,有多難受和委屈。
無論是母親,還是男朋友,他們都是有善意的,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正常地表達自己的善意。恰恰因為如此,我無法容忍自己就這樣被他們「欺負」。我總是感覺,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得到一點實際上的正向回饋。那種感覺,就像是我已經掉到井裡了,他們還要落井下石,並且說那些石頭可以當台階。他們永遠不明白,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一根繩子。
我們要常常為別人著想?對不起,我擔心有一天,我的溫暖和柔軟被別人踩在腳底下,還讓別人覺得不自在。如果有人不懂你的真實感受,還故意傷害你,那麼請不要過度善待那個人,也放自己一條生路。
沒必要體諒所有人,反正有些人也不會體諒你
來自陌生人的安慰總是很煽情,但有時候,那些安慰在本質上是他們「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如同「我是真的為你好」。
很多人活在世上的意義似乎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似乎總是想對別人說:「我告訴你,我是正確的,你不相信我,是吧?好,那我證明給你看。」
信任我的,我為你死;不信任我的,我讓你後悔。為「證明」而戰,一路走來,他們都在試圖證明自己來讓別人理解自己,相信自己。所有的「證明者」都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活得無比辛苦。他們一邊感受到為了不妥協、退讓而拚搏的苦,一邊仍給自己打氣,逼迫自己熬過所有磨難,為了爭那口氣,誓死也要扛到底。
當你正在忙,有人突然跳出來罵你就是個騙子,只要不關自己的事,「理性人」會覺得這種人「沒素養」,一般懶得理睬。「理性人」只會在意極個別的自己重視的,或比他更有影響力的人怎麼看他,根本不會在乎其他人怎麼看自己。
但「證明者」會停下來想:「他為什麼說我是個騙子?我哪裡欺騙他了?我哪裡招惹他了?他這樣說,旁邊的路人都在看我,人家還以為我真的是騙子呢。不行,我必須要證明給他看。他這人一定是『有病』,我要讓他承認他的問題,我要讓路人都明白我不是騙子,是他『有病』...」「證明者」習慣性地把別人口中的「你」同化成自己,而不是理解和接受各自的認知力。
「證明者」總是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無法接受任何異議,所以總會在某些別人看來平常的事面前覺得詫異。比如,如果有人迷信「因果思維」,就會成天說一些奇怪的邏輯理念逼你接受,比如他們會說:「你爺爺殺了人,所以你會得皮膚病,你弟弟會殘疾...」 「是不是因為你交了兩個男朋友,所以老是做噩夢,感情一直不順...」「是不是因為你小時候打死過一條蛇,所以得了怪病一直不好...」倘若你不信的話,他們會覺得你沒信仰而暴跳如雷。
還有人會拿一些類似<某某開餐廳犯了殺生業,所以沒兩年就家破人亡>這種標題的文章給你看,如果你不贊同他們的觀點,小則吵架,大則絕交。他們會自動避開自己不想知道的一切現實,卻一味地按自己的喜好斷章取義。他們不承認這世界的多樣性,不懂得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應該有各自的生命軌跡。正因為每個人有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經歷,才有絕不雷同的認知體系。
有些人凡事只從自己的認知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獨特的生命體驗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認知體系。有時候,即便我們換位思考,也無法對他人的一切感同身受,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守住自己的界限,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
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基本上培養的是我們的記憶和認知能力,除了死記硬背書本的知識外,就是被要求做什麼,或被告誡什麼不能做。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卻從來沒有被培養出來。所以,對網路上轉載的內容,很多人如果不是專業人士的話,是缺乏判斷能力的,只能憑感覺去接受自己能理解的內容。凡是他們感覺有用的,就會轉貼。
我們常說,「不打擾也是一種修養」,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胡亂散布或傳播的資訊,對別人來說其實是一種騷擾。
中國知名作家王小波在《縫扣子》一文中寫道:我有位阿姨,生了個傻女兒,比我大幾歲,不知從幾歲開始學會了縫扣子。她大概還學過些別的,但沒有學會。總而言之,這是她唯一的技能。我到她家去坐時,每隔三到五分鐘,這傻丫頭都要對我狂嚎一聲:「我會縫扣子!」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想讓我向她學縫扣子。但我就是不肯,理由有二:其一,我自己會縫扣子;其二,我怕她紮著我。她這樣愛我,讓人感動。但她身上的味也很難聞。
假如我那位傻大姐學會了一點西洋學術,比方說,幾何學,一定會跳起來大叫道:人所以異於禽獸者,幾稀!這東西就是幾何學!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確沒有哪種禽獸會幾何學。那時她肯定要逼我跟她學幾何,如果我不肯跟她學,她定要說我是禽獸之類,並且責之以大義。至於我是不是已經會了一些,她就不管了。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她能學會這東西,而是說她只要會了任何一點東西,都會當作超級智慧,相比之下那東西是什麼倒無所謂。
很多人自以為「只要會了任何一點東西,都會當作超級智慧」,比如知道「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言語忍,忿自泯」等經典名句,就以為自己懂得了整個「人類文化經典」,而事實是,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句子的真實含義,也無法憑藉這些知識在現實世界裡準確地定位自己。
懂得道理,和將其內化為個人的思考,轉化為指導生活的理念,是兩回事。那些我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不可能真正地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正如很多人所說: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沒能過好這一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自己都不明白的道理,就不要再以「師者」的姿態向別人灌輸。我們應該要有一定的分寸,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渴望用一點點道理拯救自己和別人的人生的人,追求的不過是「一本萬利」,或「不勞而獲」罷了。
所以,做好自己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不管別人的事,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是讓自己快樂且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法寶。因為人類本來就是一個需要彼此深度合作的物種,每個人都需要依賴自己的同類,不可能完全不接觸,所以「求同」是必要的。與此同時,我們要明白,「存異」也是有必要的。所以,我們應該在一個彼此都感覺舒服的範圍裡,透過合約或協議的形式完成需求交換,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越俎代庖」或強行約束。存異,是尊重個體界限,接受所有的不同,而不是陷在恩怨糾纏中。
那些願意體諒我們的人,我們公平報之,多加體諒;那些只想我們體諒的人,不好意思,我們沒必要丟下自己去體諒他。
誰都沒有義務靠傷害自己來滿足他人
人活著不是為了滿足他人,而你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所以,你不必為了迎合別人的期待而失去自我,傷害自我,你應該是你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你的善良,必須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看起來是善良的事情,卻可能因為人的複雜貪婪而變成壞事,因此,行善務必要考察清楚,你的善良有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壞的結果。
我喜歡打遊戲,尤其喜歡角色扮演那種,因此交了不少遊戲好友。我和其中的有一些人經常組隊「打BOSS」,或組隊闖新區。我們雖然只是在網上認識,生活裡沒見過面,但我們之間的遊戲紐帶讓我們體驗到了現實裡沒有的友情。誰受欺負了,和朋友們打個招呼,我們所有線上的朋友都會幫他去收拾欺負他的人。
所以,有好一陣時間,我們都是互相幫忙,幫對方「充點」,給對方「好裝備」用,甚至還會為了升級相互幫對方的號掛機。
有一天,一個遊戲好友說自己看中了一件裝備,但微信零錢不夠,需要有人幫他湊點錢,先拿下裝備。大家看他平時借裝備給隊友也很爽快,而且以前也是借錢後很快就還了,於是就很爽快地借錢給他。有的給他轉兩百元,有的給五百元,最高的給了一千元。但這次借完錢,他就沒在遊戲裡出現過了。QQ和微信都像消失了一樣。有人給他微信發資訊,發現他把我們的QQ、微信都「拉黑」了...
所以,如何優雅地毀掉你跟一個關係還不錯的人的友誼?借他一筆錢,然後一走了之。
有一段時間,因為在出版業工作不愉快,我決定轉行,打算永遠不再涉足這個行業。聽從朋友的安排,我被她介紹到杭州一家棺材生產商那裡當祕書。剛去時很不適應,畢竟比起北京的便利來,偏遠的棺材生產基本帶來了生活上的各種麻煩事兒。
好在那裡的一些員工不錯,姑娘們普遍喜歡與我打交道。為了招待她們,我的房間裡總是準備著各種各樣的零食,以期她們來玩時可以吃好聊好。第一個月的相處還算不錯,姑娘們都很願意向我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個人情感和家庭方面的煩惱也會向我傾訴。我就像一個「知音姐姐」一樣,很受他們歡迎。當然,我也很樂意同她們相處,很樂意安慰她們,時不時還給她們發「紅包」。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一件事上。那時,「VIVO」剛出了新款手機─「VIVOX21」。有一個女孩天天說自己的手機不好,想換這款新手機,但她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百元的實習費,平時的生活費都不夠。我問她差多少錢,她問我能否借她三千元,我當時想,能夠滿足她的心願,花這麼多錢,也是值得的,便馬上轉了三千元錢給她。
沒想到,第二天又有三個女孩找我借錢,一個借一千元,一個借五百元,最後一個借了三百元。我體諒她們生活的不易,咬咬牙就借了出去。可是,過了一個多月,她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有要還我錢的意思,不但如此,有人還言辭閃爍地表示還想再借點。我只好說,自己整個月的工資都拿給家裡應急了。又過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人向我表示過還錢的意思,那個借了我三千元的女孩甚至問我能不能再借她一些錢……到這裡我才明白,借出去的錢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復返了。
這讓我想起自己上學時的日子,一天的生活費只有幾塊錢,想吃頓肯德基都要存一周。有一次,我存了八塊錢想買個漢堡吃,走到路上,突然有個乞丐過來要錢。只好咬著牙,從口袋裡摸出一張五塊的人民幣,放棄了吃肯德基的想法,把錢給了乞丐。回去的路上,不料又遇到另一個乞丐,我有點不好意思,只好「好事做到底」,把剩下的三塊錢給了這個乞丐。誰知道,他還滿腹委屈地責怪我:「為什麼給那個人的是五塊錢,給我的卻是三塊錢?」好像我虐待了他一樣。我無比憂傷地看了他一眼後低頭離去。要知道,我那一周就只能吃稀飯鹹菜度日了。
如果你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好人,一直做正確的事,但是,哪天你不小心做錯了一件事,大家立即會說:原來這人不怎麼樣。如果你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壞人,哪天突然做了一件好事,大家會說這人其實挺好的。所以,當自己的利益受損時,如果你過分懦弱,只會讓自己被壞人欺負。如果你勇敢一點,敢於去維護自己的權益,結果可能會變得不一樣。
很多人都喜歡開車,要是自己有車,無論是上班、週末或假期自駕出行,想去哪兒都比較方便。但一說到車,有一個問題真是困擾了很多車主:借車!「哥們兒,你的車這兩天有空嗎?」「××,你的車能借我開兩天嗎?我這邊有點事想借用下。」朋友們借車的理由很多,比如「我要去相親」「我要去接下客戶」「我要去機場接個朋友」「我老婆生孩子了」……如果好朋友向你借車的話,你會怎麼辦,是借還是不借?
我想大部分車主都不想輕易地把自己的愛車借給別人。車是自己辛辛苦苦買來的,平時小剮小蹭都很心痛。如果借給別人開,一旦出事,輕則違章罰款,重則有可能犯罪。如果造成生命危險的話,自己還有可能要承擔責任。如果你顧及朋友之間的感情不得不借,最後出了問題還得自己扛。
「幫助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當朋友向你提出借錢或借車時,你是有選擇拒絕的權利的,你不必為了做好人,而成全他人,傷害自己。
當然,生活中有很多人並不會就此甘休,當你選擇拒絕時,有些無賴甚至會對你進行「道德綁架」,比如,他們會這樣說你:
「哎呀,有車了不起啊?」
「不就有了幾個臭錢嗎?看你整天瑟的樣子……」
「都是兄弟/親戚,怎麼這麼小氣?」
「咱們這麼多年交情,你竟然連車都不肯借我?」
他們只看得到「你不借車」的結果,然後理直氣壯地「血口噴人」。你心裡一定很難過,為什麼你憑自己的努力買來的車要給別人用?為什麼當你無法做出符合對方心意的事情時,要被「言論綁架」?那些有求於你的人,還敢這樣「責難」你甚至還威脅你?
說到底,別人找你借東西,大部分的心理支撐都是「道德綁架」!比如:
「我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很鐵?這事兒你是不是得幫著我點?」
「你每個月掙那麼多錢,借我點算什麼?」
「你還當不當我是兄弟?不幫就是瞧不起我!」
...
幾年前,陳凱歌導演執導了一部電影,叫《搜索》。女主角藍秋在獲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心灰意冷地上了一輛公車,沉浸悲痛中的她因為拒絕給車上的老大爺讓座,引起非議,在公眾指責和病魔降臨的夾縫中,她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那些指責你不義務進行幫助的人,從來不會考慮你在經歷什麼或經歷了什麼。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的需求,打著「高尚道德」名義的指責欲和對他人意志的控制欲。只要你滿足不了他們的這些需求和欲望,你就是個壞人,活該被「千夫所指」。
這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卻沒有奉獻。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求所有人都圍著他們轉。他們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彷彿全世界都欠他們似的。他們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平等地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別人當人,只想別人滿足自己想像中的世界。這類人一方面很偏執;另一方面卻很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和拒絕,一旦受到質疑或拒絕,內心預期被打破後,就會產生劇烈的抵觸甚至是攻擊性情緒。
所以,對這些不能接受非預期事件的人,我們最好的選擇只能是,寧願他們因被我們遠離、拒絕而恨我們,也不能去滿足他們的欲望而使自己遭遇無盡的、不可預知的傷害。
你不需要尊重和體諒每一個人,只需要去尊重那些尊重和體諒你的人,你沒有義務通過傷害自己來滿足他們。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如何聰明善良,才能讓你做個內心柔軟,但有骨氣的好人?】
【作者簡介: 慕顏歌 】
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gv0XLN
揭開善良者保護不了自己的心理真相,剖析「展現鋒芒」與「變成壞人」的區別,你當做個內心柔軟、作風有原則的好人!
(資料由
采實文化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