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保養品不為人知的祕密 ?! | 美麗保養 | Rebecca C

18294907_xxl

這兩三年來,食安的問題燒得人心惶惶,
而一直以來在美妝產業工作的我,則常常在想:「什麼時候會輪到美妝品呢?」

會有這種心態,一方面是希望消費者的權益可以受到保障,
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讓投機取巧、欺瞞不實的廠商知道他們應該改變;
而守法規、誠信經營的廠商可以被更多人認同。

但似乎到現在,化妝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好像總是排在「售價」之後。

在同一個產業待久了,越容易看到許多人性與黑暗面。
通路壓榨、品牌商要養品牌,壓低成本自然就變成首要條件。

在這裡分享幾個在工作上碰到的實際案例:

前些陣子,一個國外嬰幼兒用品的廠商找上我們,看了他們的產品後,
我直接的問知不知道他們沒有在包裝上標示防腐劑?
他們才說,賣了三年的產品,從不懂到了解後才知道台灣代工廠給的資料跟事實有落差,因此決定結束合作關係找GMP工廠配合。
但後來這個案子的走向也讓人遺憾,該品牌最終仍繼續跟原本的代工廠合作,
只因為對方的報價真的是太便宜了!
至於他們的包裝上是否仍維持沒有標示防腐劑?說真的,我也沒興趣再去了解。

我感嘆,也想起曾在網路上一個號稱本土「全天然」品牌的產品標示上,
看到他們在凍膜商品的成分標示網頁上寫著Carbomer/Carbopol(化學合成高分子膠),
到底是品牌商真的不知道,或是代工廠跟他們說這是天然的?
其實Carbomer/Carbopol並沒有問題,而是品牌商不斷的強調內容物有多麼「全天然」,
甚至連部落客們都不約而同的附和強調這個賣點,看得實在讓人難過啊!

說穿了,在知識落差的情況下,你騙我、我騙你,最後被騙的都是消費者。

就像原料商抱怨某些代工廠連原料都沒買過,卻在架上的產品標示上大力宣傳,
連原料商打去詢問,還意正嚴辭的說就算買也只加一點,所以沒差。

在學校講課的日子裡,學生常常問我到底什麼牌子比較好,買某某產品值不值得。
我總是很直白地說:「商人沒有不賺錢的,成本也會反應在售價上。便宜的不會有好貨,但貴的也不見得一定都好。」

舉例來說,我就看過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一手戴C牌鑽錶、一手提H牌的昂貴包包的品牌商,開口就跟我說要做10元以下的面膜,然後末端售價大概都是成本的10倍以上......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啊!

看到這裡,或許你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可以降低當冤大頭的機率,
下一篇,會先帶大家從基本的辨識方法篩選掉一些商品,記得把你的紙筆準備好,
咱們下次見:)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