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命中每一刻的閃亮光芒─女人幫總編輯Dr.Selena(楊倩琳博士) | 美麗夢想 | alice

衡量人生的標準是什麼?有人用財富、有人用地位、有人追求名氣;但女人幫總編輯Dr.Selena(楊倩琳博士)衡量人生標準,則是夢想。追夢也許說起來容易,聽起來很夢幻,但走在築夢的路途上,卻總是有許多考驗與挑戰。但也因為這些考驗與挑戰,讓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如鑽,石般綻放出生命的閃亮光芒。


曾經在台灣電子業數一數二、共有3000名員工的大集團任職,楊倩琳在短短8個月就能升上去當行銷主管,是大家所看好的菁英。但她卻在此時,有了出國唸書的夢想,「人只要努力,將來名利、財富都可以追求,但是夢想是錯過,就不見得會有。」當時的老闆、董事長都出面跟她懇談,甚至願意送她去中山大學唸研究所,但是她卻堅持要出國唸書,「我想要有不同國家的體驗,讓自我的視野變大、練習我的英文,所以沒有覺得留下會比較開心。」婉拒了老闆的好意,也揮別了眾人眼中美好的工作,楊倩琳就這樣踏上在異鄉的求學之路,攻讀碩士學位。 

別人出國唸書也許在意的是文憑,但她更在意的,是培養自己面對異鄉的適應力,「就讀的學校在英國是排行前20名的商業學校,每學期都會刷掉三分之一的學生,所以一天超過10幾個小時,都在唸書。」最高記錄是曾兩天兩夜沒睡覺,都在拼功課,為了趕走瞌睡蟲,拿鉛筆戳自己的手提神。楊倩琳笑說以前只知道古人「懸樑刺股」,但沒想到自己也會有這樣的一天。在嚴峻的課業挑戰以外,讓她收獲最多的,則是在異鄉學會照顧自己的經歷,無論是買菜、煮飯、還是換床單,都讓她有深刻的體悟,「異鄉沒有父母親在你旁邊,人生不能靠任何人,靠自己往前,是磨練自我心智很好的過程。往後無論去哪裡,都可以忍受孤獨,任何困難都可以面對、克服。就像是點睛品追求美鑽的極致,定下嚴格的高標準,世上僅有0.03%的天然美鑽能成為Infini Love Diamond,點睛品將1919年Marcel Tolkowsky以來,由業界發展出來的切割標準更加緊縮為Supreme Ideal Cut(極完美車工)的嚴苛基準,直接體現出比利時鑽石工匠的細緻車工,成就極致閃爍的象徵。



英國求學的經驗,讓楊倩琳不只學會了英文,也有了國際觀,讓她在日後參加法商創業論壇時,可以用英文在台上侃侃而談,「如果沒有在國外唸書的經驗,可能會害怕面對這樣的場合,但是有了國外唸書的經驗,就沒有那麼害怕。」另外她也認為英國的教育也讓她的邏輯能力增強,「有很多思考邏輯的訓練,教導學生如何做學問,如何有系統地把工作上的經驗,與學業結合。」另外一項寶貴的收獲,則是讓她學會面對挫折,「有一次考試因為太過緊張沒有考好,導致必須補考。我的教授知道我一直都很認真,因此心情不好,就寫信安慰我,給我很大的鼓勵。」這讓她發現人生即便很努力付出,還是會遇到挫折:「但人生有失敗是好的,才會去思考下次要不要更小心,該如何調整自我。這件事對我的人生有所啟發,更勇敢面對未來。」 

在2007年,楊倩琳決定為了完成自己第二個夢想,也就是有一天可以到學校當教授教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而當時她已經在工作,又是高階主管,一邊唸書要一邊兼顧工作非常辛苦。她還記得上海財經大學在新生開學時,告誡學生寫論文是人生最苦的差事,「我當時心想,『我寫過碩士論文,還用英文寫,都寫出來了,怎麼可能會苦』結果我錯了。」因為博士論文必須在7年內完成,於是無論上班有多辛苦,但是卻得每三個星期就飛去上海或香港上課。她還記得在某個週五夜晚,拖著行李走在香港中環街頭趕去上課,四周都是觀光客,自己卻一點玩樂的心情都沒有。而且為了完成論文,必須犧牲許多休息的時間,「身為一個上班族,就只能利用農曆年的時間寫論文。」於是約有兩三次的農曆新年,她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閉門在家跟論文奮戰,「當時心理非常不平衡,為何別人放假都能出門,我卻得在家不可。」 

夢想是人人都有,但沒有付諸行動,就永遠只是幻想。楊倩琳慶幸自己在最苦的時候都沒有放棄,以致於當博士口試過關時,還抱著指導教授哭,證明自己終於完成了夢想,「記得在當下覺得很苦,但當下的時光永遠不是最苦的。因為沒有辛苦的付出,未來就不會有開花結果的時候,只是人們往往無法忍耐此刻的辛苦而放棄。」她則是秉持著「有為者亦若是」的想法,凡事設定目標就全力以赴,「假使沒有達到,好歹我沒有遺憾;但若沒有全力以赴,會很後悔自己的怠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