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過後,蘇菲氣噗噗的找我吃飯吐苦水。
「我問妳哦!是不是你們南部人,只要一開口說要約誰吃飯,就等於你們要請客的意思?」她一劈頭就這麼問。
「是啊!你們不是嗎?通常如果這個飯局是我約的,我就會有請客的準備啊!」我說。
「妳知道嗎?母親節那天我約我男朋友跟他的父母吃飯,我一直認為,我是出於一片心意,所以想約他跟他的父母聚一聚;沒想到,結帳時,我男朋友竟然一點表示都沒有,還問我,不是妳要付錢請我爸媽吃飯嗎?!我當下超級傻眼,氣炸了…」
「呃…我知道南部人的習慣大都是這樣啦,只要我們開口說要約吃飯或聚會,心裡就會做好請客的打算,如果當下各付各的也沒關係,但我們就是會有『這攤我處理』的意思。」
「但我不是啊!我那天跟他大吵說:『那是你們南部人,我們中部人不會這樣!講難聽點,我又還沒嫁給你,我只是一個心意想約你跟你爸媽慶祝母親節,並不代表我要請客付錢好嗎!妳知道,我那天付了5000多嗎!』」她還是氣難消的翻白眼。
「我能理解妳,但其實這只是在地文化的不同。我們南部人真的都很『阿莎力』,我找你出來吃飯,就是想要請你開心的吃一頓飯,不想讓你為了錢而想東想西;但妳的心態也沒有錯,各付各的AA制,其實對大家都比較沒壓力。我想…可能是剛好是母親節,妳又是晚輩,他才會這麼直接的認為,妳是想表示敬意請長輩吃飯,才造成的誤會,這說清楚就好,沒那麼嚴重啦…」
親愛的,看到蘇菲的故事,妳是怎麼想的呢?
妳是贊成蘇菲說的,約朋友吃飯並不代表「我請客」,即便是男朋友及男朋友的家人,我也要堅持AA制;還是妳覺得男朋友的反應並無大錯,是蘇菲反應過度,甚至有點太計較了呢?
其實事情本身沒有對錯,但我在這個故事裡看到的是,即便是交往已經快滿一年的情侶,還是會因為原生家庭、生長環境、個性及許多因素,造成感情關係裡的不愉快及摩擦,就像我前幾天,在一個好友群組裡貼了這張圖,問大家看到了什麼?
有人說,「我看到滿滿的愛心。」
有人說,「我把曾經散落一地的愛都收回來了。」
還有人說,「等一個能把我的愛重新給出去的人。」
親愛的,有人說錯嗎?沒有。所有答案都是對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看待人事物不同的面向、想法與觀點,生而為人,我們就是要一直不斷地讓我們所在乎的人理解我們,也讓他們有機會開口讓我們認識他,這才是一段健康的人際關係。
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甚至於職場關係,妳不開口、不表達,誰知道妳開心、不開心,快樂還是難過呢?表達與理解都需要反覆練習與學習,正視妳的那些「憤怒、悲傷、失落,甚至不安」,妳才能跳脫情緒的迴圈,得到一段健康的感情關係。
-本文參自《別再假裝自己沒事了》,關屋裕希著-東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