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裡,還有一個部分的劇情也令我覺得相當巧合且值得探討。
劇中,安海瑟薇創立的時尚女裝電商公司發展到了一定規模,投資人認為公司的成長已經超過這位創辦人的能力負荷,決定找更具有經驗的資深CEO來取代她,即使她認為:發展迅速的新創公司本來不就是會有這樣的情況?
如果找其他人來做最高決策,那自己的初衷及理念又該如何被貫徹與發揮?面對即將失去自己公司的主導權,讓一向堅強冷靜的她,也備受打擊而失去自信。
勞勃狄尼洛這個細膩溫暖的角色,在她失落時提醒她,「千萬別忘了短短18個月會有這家公司的存在,是誰辦到的」、「我看到了妳親自示範怎麼摺衣服、包裝,相信我,絕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比妳自己更用心的經營這家公司。」適時的打氣與鼓勵,讓她重新找回自我肯定與價值。
這位老紳士,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與社會歷練,但是從不倚老賣老。他處事的穩重態度,雖然與網路公司的快步調與行事作風格格不入,但卻是這家重視效率的新創公司裡,以及安海瑟薇這位年輕創辦人最需要的安穩力量。
面對所有需要他建議的晚輩,他總是靜靜地傾聽,絕不貿然推翻或硬是要憑自己的老經驗說教,也絕不會出現瞧不起年輕人或看不慣新創公司運作模式的姿態。而是在充分理解與尊重的情況下,引導對方找出問題,並將最後決定權交給對方。
這樣的良好方式與觀念,我覺得是一家新創公司的空降CEO、顧問甚至是投資人,都應該要有的正確態度。
尊重新創公司原有的成功模式,保留品牌的靈魂,在經驗或專業不足之處,予以協助與補強,而不是將創辦人的初衷與堅持,以及原有的特殊運作模式,視為獲得成功只是一時的"運氣好",判斷這些不同以往的做法將會是公司成長的阻礙,而堅持以不同產業的市場邏輯,或過去數十年的老經驗,進行推翻除權與大改造。
這種自認為是"導正"的做法,其實反而是將新創公司建立的市場優勢給拔除,通常下場都不會太好,我的人生故事即是這麼血腥腥的例子。
劇中的安海瑟薇最終選擇相信自己、堅持初衷,不將公司的掌控權交給他人。而我則是被迫離開一手創辦的品牌,並看著它原有的運作模式被大肆"改革",而這些不恰當的改變,反而使品牌失去特色與核心價值,更別說市場競爭力了。這也大概就是跟這部電影的結局最不一樣的地方。
畢竟現實人生絕不會是結局皆大歡喜的好萊塢電影,但卻是值得讓投資人,或正在考慮被投資的新創公司作為借鏡的好範例。
(本文由前東京著衣創辦人Mayuki Chou同意授權轉載)
(圖片由電影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