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他人看法更重要的事
假使今天真的有人在說你的壞話,你也無可奈何。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決定要與說壞話的人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對方如何評價我們是對方的課題,不是我們自己的。因此,我們無法去改變那樣的人,還有他所提出的評斷。自己為了無可奈何的事而感到悶悶不樂、一再地煩惱也於事無補。
試圖想改變對方或對方的評斷,將會變得如何?就是讓自己去迎合對方眼中所期待的樣子。
說起來,要去迎合他人眼中對自己所期待的樣貌是一項很大的負擔。而且,有時候連所謂「他人眼中對自己所期待的樣貌」,都很有可能只是我們自己的想像。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所以沒有必要因為在意他人的看法而刻意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上要好。就算沒有那樣做,應該還是有人能接納我們如今原有的樣貌。
雖然不必極端到認為沒有人對我們有所期待,但是,必須擺脫在意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想法,並獲得自由。為此,就得如實地展現自己原有的樣貌。
只是因為害怕他人的評價,或是為了迎合他人,而努力讓現在的自己變得不一樣,即使努力獲得了改變,自己也就不再是自己了。單是做到不迎合他人,或是停止為了滿足他人期待的生活方式,應能讓我們的心情變得輕鬆許多。
沒有必要害怕遭受他人批評。相較於他人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對自己打算要進行的事說:「Yes。」
在職場上,很多人認為評價並非無關緊要,的確是那樣沒錯。但是,這裡所謂的評價,是關於工作上的,而不是讓上司或同事對你有好感。我想起當年我還是個學生時,有一位教授在三十年之中連一篇論文都沒寫。當然,那樣的人在當時也算是少見,我才會印象深刻。
即使在如今這種要求立見成效的社會中,也並不是只要見到成果就好,在工作上要受到正面的評價,也唯有藉由工作來培養實力。
提出工作計畫時,如果是創新無前例的企畫案,遭到反對是必然的。若是遭到質疑可能賣不出去,或是賣不出去誰要擔負責任因而卻步,完全只想著要在會議上過關,這實在毫無意義。
無法與所有人關係良好
猶太教的教義之中,有這麼一段話:「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無論做任何事都有人會覺得你不好。想必十個人之中,就會有一個說你不好,而其中的七個,則是隨時會改變態度的人。
至於剩下的兩位,應該是無條件給予支持的人。你只要與那「兩人」建立關係即可,剩下的八個人,尤其是那一個即使你額外做些什麼也不贊同你的人,沒有必要為他煩心。
職場上有一種人,讓人覺得只要他可以改變一下,整個工作環境都會大不同。可是像這樣的人,通常任何影響對他來說都是徒勞無功。如果在工作場合中遇上這樣的人,只要明確劃分清楚、維持工作上的關係就好,不必試圖與他成為朋友。如果連那樣的人你都要在意自己在他眼中如何,也未免太奇怪了。一旦在意他人如何看待你,就會為了想讓他人對你有好感,使得自己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而活。
為了不害怕面對他人的目光與評價,你所需要的不是他人的人生,而是活出自我的勇氣。
【書名: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勇氣學】
【作者介紹:岸見一郎(Kishimi Ichiro)】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學系博士課程(主修西洋哲學史)修畢,主修哲學,同時也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曾在以下學校擔任兼任講師,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希臘語、京都聖卡塔琳娜高中護理專科教授心理學、明治東洋醫學院專門學校教授教育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也曾於前田醫院任職。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圖文由今周刊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