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隨時可「上場」的人
現在這個時代,使用自媒體傳播資訊的方法有很多,可是,面對面「臨場」傳達的效果,依然遠遠大於文字與影片。
例如始於一九八四年的TED大會,最初只是請來一群朋友舉辦類似沙龍活動,最後演變成透過網路將拍下的影片上傳,讓全世界一起觀看主題演講的情形。這樣的概念最重視的,正是那如在眼前的「臨場感」。
影片中請來在人生中擁有各種體驗的人──科學家、音樂人、哲學家、運動員、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障礙者──在一年一度的TED大會上,已有來自各種領域的幾十、幾百人,在大約一千名觀眾面前暢談過自己的人生樣貌。以攝影機拍下的「現場」情況,直接透過網路對全世界放送。
當然也可以只請演講者上台,獨自對著攝影機演講,這也是一種做法。然而,當「現場」聚集了聽眾,隨著演講內容時而歡笑、時而驚呼、時而鼓掌……這樣的臨場感讓影片中演講者說的話更具現實感也更加立體。我認為,TED大會能廣傳全世界,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原因,或許就在於這樣的「臨場感」。
有臨場感的地方是一個赤裸裸的,沒有經過修正的世界。我曾在主辦的講座上告訴參加者,希望大家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臨場感」,也做一個能帶給別人「臨場感」的人。
想多接觸臨場感,平常就要時時提醒自己,也要習慣常常去接觸臨場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與其去參加言之無物的氾濫講座,我建議大家不如多去參加現場演奏會或演唱會,讓身體隨著音樂搖擺。不是用頭腦思考,而是先去感覺。把過去不值得一提的常識與價值觀擺在一旁,試著委身於音樂的躍動感吧!我一直都是這麼呼籲的。
各位明白那種感覺嗎?英文的LIVE,有活著,也有現場、即時的意思。「活著」這件事是無法事先彩排的。人生只有一次,現場直播。
我向來抱持這樣的論調,認為許多人活得沒有臨場感,但是他們自己不知道,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人生」這場現場直播才會播得不順利。大多數人活得沒有臨場感的最大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
苦惱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去,裹足不前。
擔心根本還沒發生的將來,焦慮不安。
過去已經過去,再想也沒有用。將來會發生什麼沒有人知道,滿腦子都是對將來的不安,只會拖垮當下的腳步。說得極端一點,說不定明天就死了。如果不能只想著當下這個瞬間,如果不把一切精力能量都花在眼前,人生是不可能順利的。
人之所以裹足不前,又有下面兩個原因。
①大腦會預設對未來的不安
無論日子過得多貧窮,處於多不幸的狀況,只要活著,大腦就會為了維持現狀而運作。即使想改變現狀,想挑戰新事物,大腦也會做出前方可能有風險,維持現狀為上的判斷。
②形成焦慮資訊社會的原因
現代社會充滿物質享受,大部分的人都擁有許多東西,現在根本沒有特地買什麼的必要。可是,人如果不買東西,經濟就無法活絡,企業只好散播焦慮資訊,慫恿被煽動的人們購買商品,像是憂鬱症藥物、金融商品等。
然而事實上,我們再怎麼對未來感到不安與焦慮,仍沒有人能事先得知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活在當下的「臨場感」。
用盡力量活在當下,將力量集中在「現在」這一瞬間,就能帶來開拓人生的可能性。我的製作手法正是以「臨場感」為主軸,能不能認真面對每個正在眼前的人,決定了我們是否成功,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
總是心不在焉的人做什麼都不會順利,絕對吸引不了任何人。因為這樣的人身上沒有能量,金錢和運氣都不會來到心不在焉的人身邊。
無論過去做過什麼都和現在的你無關。過去不過是積蓄於腦中的資訊罷了。只有現在這個瞬間的價值才是你的價值,可以連想成「時價」的概念。所以,請持臨場感而活。
臨場感的好處之一,就是能把別人都「捲」進來,也就是能吸引別人聚集的意思。只要你擁有這樣的號召力,一定會有夥伴聚集到你身邊。有了夥伴,你們之間就會產生感動。你得先養成「感受力」,擁有情感。接著,開始和其他人分享情感,這時才會產生「感動」。有了這份「感動」,獲取重大成功的機會才有可能萌芽。
和大家分享喜悅的情感,將情感轉化為「感動」。這將改變「人生」。我認為這是人生中最開心的事。
身為製作人的我所要做的,就是創造讓這些事發生的「場合」。我和聚集前來的人成為夥伴,大家一起做些新嘗試。創造這樣的「場合」就是製作人的職責所在。
請帶著「臨場感」生活。請成為感受得到「臨場感」的人。
這是我一直以來持續傳達的訊息。
【書名:我決定認真地瞧不起人生】
【作者簡介:長倉顯太】
1973年生於東京,畢業於學習院大學。現職為製作人、內容行銷專家、電子書籍作家。
他在大四時對於未來毫無想法,提不起勁找工作,也沒有獲得任何企業的內定資格。
(圖文由圓神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