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不能忽視的「責任教養」!這3個重要關鍵,決定孩子未來的性格態度! | 婆媳親子 | Aki

Aki-0505-6.jpg

 

「少年不識雙親意,養兒方知父母恩」,每年一到五月,「孝親」這兩個字,總是會無懸念地再度登上年度熱搜榜成為熱門的關鍵字。不僅百工百業愛用它來行銷各項產品,就連平常不那麼孝順的孩子們,也不免俗地要「被過母親節」來證明一下自己很愛媽媽、麻咪、阿母,我老娘…之以下省略。

 

但今天不是要長篇大論的讚頌父母恩到底多偉大,今天來聊聊,關於「吾家有女初長成」的責任教養。

 

可能許多父母都會普遍地認為,女孩比男孩好教吧(?)在父母心中,也許女兒在行為及思想的養成與約束上確實比兒子來得容易些,但對女兒的記掛、擔心卻絕對比兒子大上許多。

 

「教養子女是藝術,不是科學」,在日新月異的今日世界,我們接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教養訊息;同時,面對越來越複雜的教養環境,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說服自己體認,父母不是只有「養育」的責任,不能逕自把「教育」丟給學校及社會。我們要明白,陪伴兒女一起與社會建立起正確的連結,是身為一個好父母的標配,也是讓心愛的寶貝們能培養出真正自我的關鍵。

 

Aki-0505-3.jpg

 

一、 網路泡泡

在網路世代幾乎等於全世界的現在,我們應該要先讓孩子們理解「自己應該在哪裡」的歸屬感。

 

他們必須知道,他們來自何處、現在在哪裡,要往哪裡去?長期陷在網路泡泡中的青少年會發現,他們很難得到那個「歸屬感」。他們總想把自己的形象包裝得很酷、很流行,而不是回家做真正的自己。

 

這些對一個正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都發生得太早了。為了防止這些病態的執迷,身為父母的你,必須清楚地了解她們在電腦前是什麼身分。

 

二、 心智

「早」等於「好」嗎?因為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父母都會陷入一種「別讓我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的迷思,所以我們會看到許多無論公托或私托,早在一個四五歲大的娃兒課表中,就安排許多了學習「讀和寫」的課程。

 

這不是指書本對幼兒教育不好,而是問題在於,太早讓孩子在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學習閱讀與書寫,真的好嗎?

 

舉例芬蘭(芬蘭為學生素養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ISA中第一名的國家),芬蘭的孩子七歲才能上學,七歲前的孩子不是在家裡,就是上幼兒園玩遊戲、在戶外玩、躺在草地上看雲…就是不學讀和寫。

 

在對的時間才做對的事,也是一種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三、 心靈

親愛的父母,我們必須有一個體認,「你的女兒不是你的複製品」,就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同義詞。

 

雖說青春期中的孩子常常都會讓父母暈頭轉向、無所適從,很多既有的認知與觀念也會在一夕之間改變,但這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共同陪伴他們經歷的重要過程,就有如當一個小女孩要長成一位少女時,會面臨到的心靈特質:「陽剛和陰柔」。

 

我們每個人都有陽剛和陰柔的一面,雖然在幾十年前,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陽剛與陰柔是對立的;但隨著社會結構與型態的演化及改變,我們漸漸了解與接受,每個我們,都可以非常陽剛,也可以非常陰柔,它並不是一種單面向、「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當一個女孩開始轉變成女人時,我們要適時的提醒她、引導她,陽剛與陰柔是一個雙面向的「兼和關係」,兩者並不相斥;讓她找出自己內在的陽剛面和陰柔面,然後保持平衡,完整地發展自我,這是她「轉大人」的過程中,一個非常核心的關鍵。

 

Aki-0505-4.jpg

 

親愛的把拔麻麻,讓自己的寶貝在成長過程中認識、並肯定「自己是誰」,永遠比「我看起來怎樣」來得重要許多;生孩子不難、養孩子也不難,但如何教育好小孩,讓她或他們在每個階段的成長過程中,用成熟及尊重的態度分享與陪伴,是我們與孩子們必須共學的課題。

 

-本文參自《棉花糖女孩》,利奧納德.薩克斯著-遠流出版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