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開電視,第一眼的新聞應該大多都是最近台大的情殺案件,這個案件再度讓我們看到恐怖情人、分手等等的議題,也讓很多教育、助人工作領域頻頻為此發聲,對於死者願他安息,生者早日康復,也提醒大家不要妄自猜測與抨擊,透過這則新聞讓我們再度看到我們在失落的感覺處理是弱勢的,對於青少年的愛情也常常是禁止或是放縱,也可能父母都不自知自己小孩是否有戀人。根據這樣的事件有幾點提供大家閱讀與思考的重點。
一、過度限制和放縱感情的依附探索,對未來情感發展是不好的
其實這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依附是有有相關係,在此先讓大家知道一個依附的重要性,「依附關係」主要是作為一種心理社會性過程的關注,根據佛洛伊德理論,人在原慾(libidinal)的驅使下,對於不同物件的注視,會使先前的依附打破;若依附未能有效的打破,就會對人造成創傷,可能會導致精神病。然而,依附理論卻認為:成長中的兒童並不需要打破原來的依附,而是,學習在之前建立的依附關係中變得更為主動,新的依附的增加,並不一定需要打破先前建立的依附關係。
為何這部分跟依附關係是有關的呢?好的依附關係建立會幫助新生兒未來良好的人際互動,如果放在情感的探索上,其實每個人不同階段都再產生不同的依附關係,只是對象每個階段皆不同,小朋友是父母、青少年是朋友、壯年人是親密關係、老年人是老伴與家庭關係。但我們常常對於階性的依附有很多限制或是過度放縱。如果依附關係太限制,人們就很難去探索不同的感覺,相對對感覺越陌生越很難去理解和掌控它,甚至可能會反抗,特別是負面情緒,過度放縱的話,會讓當事人覺得不受關注,為了得得關注也會發生不良的行為表現。如果放在愛情你會發現,你對另一半控制越強,他反抗你的機率越大,相對你對他莫不關係,一開始雖然會想引起你的注意,但最後可能會找尋另一個更好的依附關係。
二、當愛情出現時,引導會比限制來得重要
對於父母來說,很多時都會限制青少年談戀愛,但其實適度限制是可以的,因為心智未成熟,可能連戀愛是甚麼都不清楚,特別是戀愛也是有責任要擔當的,不是你愛我、我愛你就結束了,但如果家中的父母、或是年長有經驗的妳發現認識的青少年已經在戀愛階段時該怎辦,這時過多限制其實徒勞無功,反倒是如何引導。
因此父母、和有經驗的妳在比妳年小的戀人中可以引導他們怎樣戀愛和處理事情是重要的。像是自己與好姐妹的聚會時,有位好友也常常會提醒自己的妹妹應該怎麼保護自己,或是戀愛怎麼談會比較好。如果是自己在戀情中,也要隨時注意在愛情中除了享受愛情的美好,也要學會擔當愛情責任,最後是要學會經營愛情,而不是享受,提供幾個專家的小秘訣,可以讓妳在愛情經營中更有方向,
吳若權說到怎麼讓自己經營不計較的愛情,就是放下心裡千斤秤:
1.「捨得不計較,誰付出比較多?」,當你心心念念著「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時候,你已經在斤斤計較了。放下這個念頭,把付出當作是收穫,才能放下心裡的那根千斤萬重的秤。
2.「捨得不計較,誰對的比較多、誰錯的比較少?」當你願意放棄說理,不再用盡心思去證明自己是對的、他是錯的,對立的觀點就會在瞬間隨之消失,兩個人的情感才能向更深處走去。
3.「捨得不計較,他的缺點?」完全不在意他的缺點,也不把他表現未如你期望的言行,看得太過於嚴重。這樣的捨得,才能得到更多無價的幸福。
三、學會接受失落的結局
心理專家,提到失落來自於被剝奪。當我們所擁有的,有重要意義,熟悉的事物,無論是有形、無形的,被奪去、或失去了,失落感就油然而生。當失落產生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悲哀、憤怒、愧疚、孤獨、無助、震驚等。也可能拒絕相信失落的事實,更可能會失眠、失去食慾、感到無力,工作難以集中注意力、不想面對他人等。
而在親密關係破裂後,其實失落感最大,分手這個議題存在很多失落的處理和心情,特別是在東方社會更需要被討論的,這與我們社會環境在情感探索少是有關的,以前的東方社會是愛不能說出口,現在則是過多的自我主義,但情感經驗探索與教育依然是與過去一樣,造成很多情感破裂下,很多戀人為何不能接受離開和不完美的結局,這都與之前情感探索經驗有關。因為一個情感的建立本來就有好的動與壞的流動,透過引導與體驗你才能慢慢發展出面對這些流動處理的情與態度,甚至可以知道愛情的關係本來就是不一定都只有好的,更重要的是另一面的出現與應對。因此才能發展出可以處理失落心情的方式,這都是需要練習的。
最後,提出幾點在校園服務多年專家的察覺,如何面對愛情失落可以採取的方式與態度。
一、接受失落的事實:試著承認失落的無法逆轉。不僅是想法上,還包括情感上的。
二、暫時避免做決定:經歷失落時最好避免重大的決定,因為失落與悲傷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尋找適合調養身心的環境:可暫時避開會讓自己受傷、不利復原的環境,並尋求親友的支持。
三、重新適應生活:重新試著適應失落事件帶來的生活改變,並嘗試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失落的經驗與現在的生活,尋回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感。
四、給自己休息的機會:休息很重要,能給自己帶來喘息、和自己相處的機會這可以喚醒我們的活力,適當的承擔責任可以帶來內在的抵抗、復原力。
五、照顧自己:重視自己的需要、主動對身邊的其他人提出自己的需求、表達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