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時代是網路與第四台仍不普及的年代,很不巧故鄉亦地處偏遠,國中時期,我們整個鄉鎮只有一家OK便利超商。想要買個東西,大人會開車或搭公車進市區。最誇張的是,那是個同學假日去台北玩後可以到學校炫耀的年代。
在這樣的年代,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想要認識教科書以外的世界,就會透過漫畫或小說。尤其是言情小說,對當時的少女與一部分的少男而言,只要花15元就可以滋潤心靈兩天,是非常划算的讀物。
現在一提及言情小說,大家只會想到滿坑滿谷的總裁。但在當時,言情小說包羅萬象的題材與男女主角的性格刻劃,的確是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以及豐富了我們對大千世界的認知。當時一想到未婚懷孕,只會想到提早結婚或墮胎,直到看了一本女主角為未婚媽媽的小說,才知道「女性獨力撫養孩子」也可以是個選項。
我看言情小說的時間不長,大概是從國一到大學畢業。而且只看特定作者,席絹、于晴、鏡水、唐瑄、呂希晨、董妮、蔡小雀。當時有另外一些作者如鄭媛、蘭京的作品很受歡迎,但我十分排斥主打大男人虐戀小女人、男主角強暴女主角的題材,所以不會看專寫這類題材的作家的小說。之前也有聽說有作者寫到男主角拿武士刀砍女主角,看到女主角傷重到快死掉才發現自己真的很愛她,於是在醫院跟女主角說「我愛妳」後女主角原諒他,我是完全無法接受這種恐怖劇情。有些言情小說裡面也會諷刺這種現象,只要說出「我愛妳」,不僅傷害女主不會被告,還能抱得美人歸,直呼「我愛妳」是三字妖言。
撇除這類恐怖劇情不說,言情小說起碼打開了我的三個眼界:
1.女人的職業有無限可能。女性不是只能當空姐、老師、護士、秘書,女人可以是創立公司的老闆、傭兵、殺手、山賊、一甲探花、軍師、廚師(註一)。
在當時的生活環境中,我與同學們的母親都是丈夫做什麼就幫丈夫做什麼,爸爸是農夫媽媽就是農婦;爸爸開工廠媽媽就當女工與會計。那是個連「當頂客族好不好」都可以當作辯論題目的年代呢。當時言情小說讓我知道,男人能做的工作女人也能做。
2.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值得被愛。有些角色在別本小說中是反派,在下一本小說就成了主角,有了自己的愛情故事與疼愛自己的人。很多小說中的女主角並不是等著被王子拯救的公主,男人也不是完美有能力的王子,而是我們根本沒想過的路人,甚至覺得是不可能被愛的人。像是聾人、盲人、智能缺陷、多重人格者、胖女人、單親媽媽、曾被性侵的女人、青樓女子、瘸腳、臉部燒傷、駝背又不善交際的工程師、醜女、權能傾國的奸臣、不起眼沒台詞的龍套角色、瘦到快被鬼拖走的病癆子(註二)。
3.戀愛不是只能一男一女,愛情也不是只發生在有錢男人與美麗女人之間。席絹的《城堡裡沒有公主》講的是有點窮的男性上班族與私生女的邂逅;《旭日焚身》男主角從頭到尾都以為女主角是男的卻仍堅定追求;《水戀月》根本人獸戀;于晴《家佛請進門》女主角幾乎是殭屍的狀態;林如是的《情是何物》則是還俗和尚與棄婦的愛情故事。董妮的《錯戀男女》男主角是偽娘呢!這可是20年前的作品。更不用說在還不流行BL的年代,就已經有偷渡男男戀情在其中的于晴的西門系列。
至今已經好幾年沒再繼續看言情小說,雖然書櫃中仍有幾本收藏,也已經好久不曾翻閱。看過的小說沒有上千也有上百,要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席絹的《紅袖招》。
這本在出版後讀者的反應多為負評。其題材描寫是聰明的男女主角之間的龍鳳鬥,但在男主角表明因為女主角夠聰明配得上他後,他終於傾心女主角。而女主角的回應是,她早心有所屬,就是一直跟在她身旁的護衛。這個護衛幾乎沒有台詞。雖然在書中看過護衛的名字,也讓讀者明白護衛對女主角的忠心耿耿。但倆人之間完全沒有愛情的表現。讀者們則跟男主角一樣錯愕,為什麼女主角會喜歡她的護衛。女主角說,因為如果有天她要跳下懸崖,男主角會阻止她;但他會不發一語隨她一塊兒跳。
遇到一個能尊重她的好人,而不是因為僅將她當作女人就評價甚至幫她決定行為,於是她想跟這人長相廝守。當時我心想,我要的也是這樣。言情小說不只開拓了我的多元想像,也讓我找到我想要的愛情觀。
===================================================
註一 從圖書館員至廚師依序是:董妮《狂風戲雪》、唐瑄《冬眠》、呂希晨《潘朵拉》、鏡水《紅髮賊婆子》、于晴《探花郎》、鏡水《芙蓉軍師》、于晴《稱霸武林的廚師》。
註二 陳明娣《嬉戲愛神》、于晴《及時行樂》、于晴《獨傾君心》、呂希晨《狂獅迷情》、于晴《追月》與席絹《喜言是非》、衣若薰《那個女人叫溫馨》、于晴《願者上鉤》、青樓女子為主角的書多到想不到代表作、于晴《妾心璇璣》與唐瑄《別急著說再見》、于晴《鳳求凰》、鏡水《只讓我知道》、鏡水《只想擁她入懷》、于晴《是非分不清》、席絹《紅袖招》、于晴《閻王且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