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你可以不堅強!四個方法助你走出事件的低潮期 | 生活哲學 | 小藍手札

280018234bc9c837e7984ba0e0f33fbb
圖片取自官方粉絲頁

內有劇情回顧,不喜勿往下閱讀

最近我們與惡的距離剛播映結束,相信大家對這部戲很多議題都意猶未盡,不管是從加害人、被害人、媒體、當事人等都能引發不同的共鳴,也能看到劇中不同角色之間的轉變與心路歷程。觀眾從第三人角色來看劇情的推移和變化,不但能深入情境,也能感受到每個角色的狀態,而這些角色面對問題時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我是不是該馬上堅強與振作呢?記得劇中賈靜雯演的角色,在失去最心愛的兒子時,她開始喝酒麻醉自己,希望能夠過酒精度過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最有印象的一個劇情就是飾演丈夫的溫生豪對賈靜雯說,她一定不願進去過世兒子房間的事情,這個賭讓賈靜雯非得去選擇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兒子的死亡。而這樣的劇情,其實在劇中每個角色都能看到同樣場景的出現就是面對那個讓你最痛事件。

除了找專業工作者治療與陪伴之外,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和當事人都要學習我們可以不用那麼快堅強,允許自己慢慢來。大多面對衝擊時,很多人都會強迫自己這樣不好、我應該振作、我要過回正常的生活,這都是無可厚非的想法,但是過度這樣的思維反倒會讓自已更陷入泥沼與不安。當你沒法慢慢安撫你受傷的心時,過度理性的想法,與受傷的心情只會兩頭分別外不同地方的火車互相拉扯,當彼此無法跟上對方腳步時,身體會因為無法面對這樣的矛盾而產生症狀,也會出現像劇中賈靜雯所飾演角色的糜爛、委靡不振、失去重心等,更嚴重會產生精神狀況或走上自殺,因而我們不是理性告訴自己我要快好就好了,除了思想之外,還要陪伴受傷的心慢慢走出來。

悲傷治療心理研究工作學者,J. Willian Worden對悲傷反應的適應提出四個步驟,不管是自己和他人協助都能作為走出悲傷歷程的參考。

任務一:幫助接受事件造成的事實。給予清楚、誠實的訊息回應。很多人面對事件時,大多都是不能接受事實,其實這個不能接受就會導致後面很多負面的連鎖效應,因此需要花點時間不是探究事情為何發生在我身上,而是要去接受這樣的事情,那現在的我要怎麼重新去抽離看待這事情。

任務二:陪伴、允許經驗悲傷所到來的難過、哀慟。哭與笑是自然流露的情緒,但礙於文化「不能哭,要堅強;不能談論,因為怕增添家人難過」,這樣時間久了會形成僵化的情緒狀態。此時,給予適度的空間表達自己所經驗到的難過、不捨就很重要。

任務三:協助適應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給予一個具穩定、安全的環境很重要!在外在適應上,維持家庭功能的運作正常,是可以降低家人因為喪失一位對他而言相當重要的人,所帶來的變動與不安全感;如果因為主要照顧者的變動,使家人不得不做遷居的動作,記得要幫忙當事人做空間上轉換的預備心。在內在適應上,提醒孩周遭的人留意,當事人是否負荷過重,此時定期的陪伴與傾聽是這階段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是一個能提供較安全、信任的內、外在環境,因為他們心理狀態是脆弱的,而且害怕二度被傷害的感覺。

任務四:幫助把對逝者情感投注於未來生活中。一位遇到生命重大失落的當事人,要在生命中為死去的親人找到一個適宜的位置,這個歷程往往需要一至數年的時間,每個人的因應隨著個人的生命經驗與個別差異有所不同。此時需要教導、陪伴,轉化當事人對已逝親人的愛。例如,讓她知道「我們並沒有失去逝者共同的記憶,也沒有失去逝者對我們在乎與愛」,此階段的任務是最困難的,倘若能在開放、不避諱的談論死亡之氛圍下長大,在日後家人面對死亡會有較健康、彈性的理解。

上述是我們幫助他人走出悲傷歷程的重要任務,但要記得需要一定專業人員指導外,給予當事人走出來的時間是必要,這時間每個人都不一樣,需要我們用陪伴代替焦慮與譴責陪伴一起走過。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