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我們看不慣他人的地方,或許也是深藏在自己內心的一部分,只是我們無法或不願意去面對。
阿達對新主管相當「感冒」,他覺得這個年紀小自己一輪的屁孩,不但是令人生厭的空降部隊,還是個相當霸道、堅持己見的人。每每與他討論事情都得按捺心中極大的不悅,才不會讓滿到喉嚨的髒話脫口而出。
「他心裡想著要整我,臉上竟然還掛著和悅的假笑,真是噁心。你們受得了他嗎?」下班後和幾個同事聚餐,阿達一口乾掉杯子裡的清酒,忿忿說道。
「我是覺得還好。」同為業務的坤仔幫阿達斟酒,繼續說:「主管嘛,講話總是要有點威嚴……他私底下其實滿溫和老實的。」
「他能力不錯,講話是直接了點,但是提的方案都滿優的,也會徵詢我們的意見。」同科室的Cash肯定道。
「不是吧?你們怎麼了?」阿達聽了覺得呼吸有些困難,無望地看向還沒說話的阿飛,說:「喂,你該不會因為身為他的助理,所以也幫他說話吧?」
「阿達,有時候跟主管溝通別太強勢,硬碰硬對你沒好處。」阿飛好言相勸。
「我強勢?!」阿達一陣暈眩。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這幾個向來有革命情感的兄弟,竟然一反常態地幫著敵人說話。
投射——其實,你討厭的是你自己?
我記得在某次成長團體中,一對姊妹因為「孝順」的議題而爭吵。姊姊年約四十歲,在家附近的便利商店打工,除了上班之外,其他時間都在家陪伴父母親;妹妹則是高中畢業後就長年在外地生活,久久才回家一次,因為不喜歡爸媽之間頻繁的衝突,有一兩次她甚至連過年都沒回家團圓。姊姊為此相當不諒解。
姊姊指著妹妹說:「爸媽辛苦一輩子,就是為了撫養我們,妳怎麼總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不顧他們的感受?」
「『孝順』就是要犧牲自己的人生?妳難道就不想搬到外面住、擁有自己的生活?」妹妹繼續委屈道:「其實妳也很早就想離開爸媽身邊,擁有自己的人生吧!因為想要盡到妳以為的『孝順』,才選擇留在家裡。妳只是無法接受心裡那個也想離開父母親的自己。」
不論是討厭新主管的阿達,或是指責妹妹的姊姊,雖然他們的生氣都有理由,但有沒有可能,那些令他們生氣的原因,其實跟別人無關,而是在他們自己的身上?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投射」(projection),意思是個人將自己內心所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像投影機那樣投映在別人的身上,當個人看到他人身上出現類似(事實上可能沒有)的行為或特質時,就會對他人產生負面的感受。
這個過程相當有意思,一來是因為要去面對「原來自己身上也有自己討厭的特質」本來就是不舒服的事情;二來是,當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類似的狀況時,透過討厭或指責對方,不但可以抒發對這個特質產生的情緒,也讓自己感覺跟這個特質毫無關係,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理所當然地避免面對自己的陰影。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個「省」不只是藉由看到別人不好的部分來提醒自己不要跟著重蹈覆轍,更重要的是,要去覺察自己身上是否就有這些令自己難以接受的特質。只是,人類的心理機制太聰明了,對於要面對令自己難以忍受的事情,為了避免自己不舒服,可能會在潛意識裡迅速而熟練地加以否認、壓抑,讓自己假裝沒有這一回事。
覺察自己,正視陰影
我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很多事情你不看、不承認,不代表它們就不會存在。」那些令你嗤之以鼻的部分,其實經常是你內心無法正視的陰影。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但不管是陽光或陰影,每個部分都是自己最真實的樣貌。因為每一個部分都是自己,所以並不需要去消滅它們,而是去正視它們、接受它們真實地存在著,然後學習如何與它們相處,而不是在模糊的情況下繼續受陰影的影響與擺布。
自我覺察不足時,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經常來自於「想像」,因而影響了人際互動。就像阿達與強勢的主管互動時總是痛不欲生,卻沒發現自己其實也是主觀性很強的人,才讓氣氛如此緊張;當姊姊斥責妹妹我行我素時,也沒覺察到自己對於自由的空氣其實嚮往已久。
很多人跟他們一樣,對於自己的「不舒服」都覺得無力改變,認為是別人的問題。然而,若能發現自己的個性或特質原來也是造成這些衝突與不舒服的主因,便能在可行的前提下選擇和自己喜歡的對象互動,減少不舒服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也能試著調整自己,降低人際衝突。
為人知與不為人知的四個「我」
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和哈利.英格漢(Harry Ingham)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s)的概念,認為人們對自己的認識,一方面立基於對自己的觀察,另一方面則來自於他人的回饋。因此,依據訊息來自「自己」或「他人」,可分成四個部分:
1. 公開我:你對自己的認識且大部分周圍的人也都認同的部分。通常是個人顯而易見的外表特徵或性格特質,例如:高壯、膚色、說話音量、急躁、溫柔。因為你知道,別人也知道,因此這部分不太容易莫名其妙影響你與他人的互動,是值得多多擴展的領域。
2. 祕密我:你對自己的認識,但大多數人並不知情的部分。通常是隱微的,也可能是個人不太願意被外界知道,自己也不太願意正視的部分。例如:身體某些缺陷、自私、內向、某些特殊能力。祕密我透過自我揭露,就會成為公開我的一部分。雖然祕密我可以保有個人的隱私性,但這部分若太多,個人就必須耗費許多能量在對外保密、隱藏。
3. 盲目我:這是你自己沒有覺察,但周遭的人都看在眼裡的部分。別人之所以沒有告訴你,可能是不敢、不願意,或者覺得沒必要。盲目我透過別人的分享與告知,也會成為公開我的內容。要拓展這部分,除了他人的意願之外,自己也需要相當程度的勇氣,畢竟要得知自己在他人眼裡的樣貌,是一件令人焦慮、害怕的事情。
4. 未知我:這部分可以稱為「未開發」的待探索領域。因為你自己與別人都不知道,所以通常是透過擴展前面三個「我」的內容來間接縮小未知我。
藉由周哈里窗,可以引導個人覺察自我,並且透過他人收集「關於自己」的訊息;加以整合後,便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盲點,進而更了解自己。
練習2 提升自我覺察
練習的順序為:
1. 公開我:寫出你對自己的認識,包括外表與內在。
2. 祕密我:寫出你自己知道,但別人可能不知道的部分。如果願意,可以找幾位值得信任的朋友分享,讓它變成公開我的一部分,也讓別人更認識你。
3. 盲目我:邀請別人寫下他們對你的認識。建議先從信任的親友開始行動,雖然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對認識自己卻很有助益。當親友回饋的內容比較少,或者與「公開我」內容重複時,就表示你的盲目我其實是少的,也代表你對自己有較高的理解程度。
情緒覺察3
1.「投射」是個人將自己內心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像投影機那樣投映在別人的身上。當個人看到他人身上出現類似(事實上可能沒有)的行為或特質時,就會對他人產生負面的感受。
2.我們將自己主觀的感受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理所當然地避免去面對自己的陰影。
3.不管是陽光或是陰影面,每個部分都是自己最真實的樣貌。也因為每一個部分都是自己,所以不需要去消滅它們,而是學習與它們相處,避免繼續受陰影的控制與擺布。
4.透過持續的自我覺察來提升對自己的認識,一來可以練習選擇與自己合得來的對象當朋友,二來也能調整自己,減少與特定對象衝突的強度與頻率。
【書名: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
【作者簡介: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出生屏東沿海小漁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騎車到處亂晃。因為喜歡旅行、熱愛這塊土地,所以立志將工作的足跡遍及台灣每一個鄉鎮。
(圖文由寶瓶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