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中有三項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努力去克服後就能成為更好的人】 | 生活哲學 | 女人幫小編

pablo

人際關係之中
精神官能症不只在心裡, 也在人際關係中出現, 會有症狀發作的「 對象」
(Gegenspieler)。比起症狀,更應該將焦點放在與「對象」之間的關係。因此,必須先將症狀擱置一旁。阿德勒解釋如下:
「在研究觀察精神官能症的生命風格時,必須了解到一定會有對象存在。必須注意誰會因為患者的狀態而感到困擾。雖然有些病症是以社會全體為攻擊目標,但通常對象會是家中的一員,或者是異性。精神官能症就像這樣,總是有些潛藏在內的責難。患者會覺得自己的權利—也就是成為注目焦點的權利遭受剝奪,想要將責任歸咎於某人,並加以譴責。」
(《人為何罹患精神官能症》)


若有人因為精神官能症患者的言行舉止而感到困擾,這個人就是該患者一切舉動所針對的「對象」。患者想要由對象身上獲得關注,試圖引起一些回應。只要對象給予患者所期待的關注,就不會有問題,症狀會比較穩定。
然而,就算是家人,也不可能持續不斷對患者保持關注。一旦得不到想要的關注、身為注目焦點的權利遭受剝奪,就會開始刁難不關心自己的人,甚至也會有攻擊式行為。所謂精神官能症總是有些「潛藏在內的刁難」,就是這個意思。


感覺自己是家庭這個共同體的一分子、覺得在共同體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暫且撇開其他不說,這是身而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共同體之中有所歸屬,並不表示必須居於中心位置。將位居中心視為理所當然,試圖以煩擾家人、讓人擔心之類的做法成為共同體的中心人物,才是問題所在。


為了不向前邁進的「那隻手」
人生之中,有「工作」、「交友」、「愛」這三項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每一項都是人際關係。

首先,人類沒有那麼多時間與技術創造出所有自己需要的事物,因此必須分工合作。可以分工,是因為人學會了合作。構築可以分工的合作關係,就是「工作的課題」。
其次,由於人類無法獨自存活,除了工作,也需要對他人付出關心與互助合作。阿德勒稱這種與他人的羈絆為「交友的課題」。工作之外的朋友關係,就是交友的課題。
再者,男女間的交往、結婚,更進一步與家人之間有關的,就是「愛的課題」。這三項人生課題,就關係遠近和持續性來看,難度依工作、交友、愛這樣的次序遞增。


工作、交友、戀愛、結婚等人生課題是無法迴避的。面對這些課題會如何應對,基本上從小到大都不會改變。即使換了對象,也會與過去採用同樣的對待方式。如同前面提到過,面對課題的應對方式即所謂的「生命風格」,大致分為正面迎擊人生課題的人與選擇迴避的人。即使沒有出現症狀,但持有精神官能症生命風格的人,在面對人生課題時會猶豫不決。至於什麼樣的生命風格會定位為「精神官能症」,之後再為各位說明。
只要生命風格是精神官能症式,光是消除現有症狀,還會有其他症狀出現。進行諮商時,不是只消除症狀,而是要對持有這種生命風格的人「再教育」。精神官能症在人際關係中會發生的,又是些什麼事呢?


有些人不只在人際關係當中,凡是自己要面對的一般課題,都會讓他疑惑且猶豫不決。這樣的人會試圖不去面對,因為他害怕下決定、害怕面對的結果。自己的選擇所導致的後果必須自己承擔,因此不想承擔責任的人,就會希望由他人來代替自己做決定。因為他人所做的決定即使不怎麼好,也可以將責任推到對方身上。面對課題猶豫不決的人,會有下面的舉動—「為了防禦,會伸手向前。但有時會因為覺得不要看見危險比較好,用另一隻手遮住眼睛。」(《理解人性》)


面對眼前的課題,雖然不會完全靜止不動,但為了保護自己還是會伸手向前,靠近課題。但是,這裡具象徵性的是為了不看見危險比較好而遮住眼睛的「那隻手」,那便是面對課題時猶豫不決的情感。疑惑不安的感覺遮住了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是張開的,所以面對課題時,並非完全不行動。


面對課題會感覺害怕或不安,並不一定是因為課題本身有難度,不如說是先下定決心不想直接面對課題,並為了推動強化這樣的決心,才變得害怕不安。

阿德勒立體書

【書名: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勇氣學】

【作者介紹:岸見一郎(Kishimi Ichiro)】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學系博士課程(主修西洋哲學史)修畢,主修哲學,同時也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曾在以下學校擔任兼任講師,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希臘語、京都聖卡塔琳娜高中護理專科教授心理學、明治東洋醫學院專門學校教授教育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也曾於前田醫院任職。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圖文由今周刊出版社提供)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