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活出自己的第一步, 要將自己缺點轉變為優點!】 | 美麗人生 | 女人幫小編

pablo

莫以「不是我的錯」便輕鬆放過
聽到人家說不是你的錯,或許會覺得很輕鬆。我曾經讀過一本諮商師的書,其中寫著:「只要歸咎他人就行了。因為你無法將責任歸於他人,才會一直痛苦到現在。」
可是這種事,原本就不是那麼做即可獲得解決。想藉由他人或過去自己有著什麼樣的生長經歷,去追究如今人生艱熬不順遂的原因,根本不具意義。說起來,不過是對自己的責任,採取含混模糊的態度。


要看優點而不是缺點
前文曾經提過,阿德勒表示:「我只有在認為自己有價值時,才擁有勇氣。」(Adler Speaks) 這裡指稱的勇氣,是面對與建立人際關係的勇氣。比方說臉紅恐懼症,實際上是為了不想建立人際關係而產生的,光是去除症狀稱不上是治療,必須幫助對方認定自己有價值。然而,大多數人從小就在被認定沒有價值的環境下長大,往往可以很快便說出自己的缺點或短處,卻無法舉出自己的優點。

所以,必須設法將自己認定的缺點重新詮釋為優點。缺點與優點,並非個別獨立互不相干,我們視為缺點的特質,事實上是可以發揮成為優點。如果說人類的缺點就像突出的尖角,不可將它去除,真要是去除了,或許會讓人變得圓滑、沒有稜角,但也因為削去了身上的鋒芒,結果,導致個人的格局變小。削去了稜角,也就沒辦法成為「獨當一面的角色」。


在這裡,希望以不同的觀點看待被視為缺點的特質,例如不專注可以轉換為同時處理多件事項的能力。另外,才剛開始讀一本書就知道不是自己現在所需,便毫不遲疑地放下了那本書,這並非沒耐性,而是有決斷力。由於我不擅長於人際關係,覺得自己有點「陰沉」。個性陰沉,不但感覺不到自己有價值,也不會喜歡那樣的自己,我便有了這樣的想法。雖然曾被他人說些過分的話、感覺很不愉快,但至少我自己從來沒有故意說些什麼,想去傷害別人。總是想著人家的感受,費心考慮對方是如何看待我的言行舉動。那樣的自己,其實應該不是「陰沉」,可說是「體貼」吧。
當然,如果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完全看他人的臉色行動,確實就不會被討厭。如此一來,固然無法暢所欲言、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但是我也不認為毫不顧慮他人就是好的。


貢獻而感受到的價值
除了將缺點轉換為優點,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讓自己感受到有價值。接續前面所引用的那段話,阿德勒如下表示。
「只有當我的行動對共同體有益處時,才能覺得我有價值。」(ibid.)
認為自己並非毫無用處,能藉由行動以某種方式對共同體(例如家人)有益處並付出貢獻,就可以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雖然阿德勒在這裡所說的是「當我的行動對共同體有益處時」,但要是只限於行動有益處,那剛出生不久的小嬰兒、無法行動自如的病人,甚至是需要他人照護的老人,就會變成無法有任何貢獻。可是,這些人其實單單是存在、存活在這世上,就足以對家人有所貢獻。


如果曾經照護過老人或養育過孩子,應該有這樣的經驗。比如受照護的對象,如果一反往常很安靜地睡著,會讓人擔心他是否還活著;看著因高燒而呻吟的孩子,就會覺得雖然他平常精力太旺盛,照顧起來很辛苦,但比起現在還是健健康康時最棒。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喜悅,可以說,小孩或是年邁的親人,便是以這樣的方式貢獻家人。
不一定要依靠行動,光憑自己的存在,就能覺得自己有價值。阿德勒心理學中,將這種協助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並擁有建立人際關係的勇氣,稱為「鼓勵」。
具體來說,就像對他表示「謝謝」,或「你幫了大忙」這類的話。這麼做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激勵對方下次也要表現合宜的行為,而是當他聽到人家表示「謝謝」或「幫了大忙」時,會感覺到自己有價值,藉此協助對方擁有建立人際關係的勇氣。


這些話也可以對自己說,讓自己感受到就算沒有特別做些什麼,單是這樣就已經有價值,並希望藉此擁有接納自己的勇氣。如果無法對於自己現在這副模樣的價值擁有最基本的信賴感,就會試圖想表現得特別良好。一旦達不到標準時,就會變得特別差。希望各位能擁有「身為普通人的勇氣」。所謂的普通,如同前面提到過的,並不代表著平凡庸碌。首先,必須覺得自己現在這樣就有價值。為了能這麼想,需要勇氣。可以如此看待自己的人,也不要對他人有過分的期待,不要只專注在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要能面對現實中的人物,對他人不要吹毛求疵,接受個人的多樣性。


不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人,是為了不建立人際關係,所以不認為自己有價值。這是因為若進入人際關係這樣的現實之中,便有可能受傷,或是遭受自己示好的對象無情冷漠的對待。
雖然只要擁有貢獻感,就可認為自己有價值,然而,這樣的貢獻感卻又必須藉由與他人的關係才能擁有。人際關係是一切煩惱的根源,但也只有進入人際關係,才能感受到生之喜悅。不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人,聽到人家向自己表示「謝謝」應該會很吃驚吧。這樣的驚訝,來自於察覺到自己原來也能對他人有貢獻。


希望各位可以向他人表示「謝謝」、「多虧幫忙」這類的話,但是,不要期待他人也對自己這麼說。有許多受稱讚而長大的人,始終強烈渴求以某種方式獲得他人認同。還有人,連協助他人擁有貢獻感的「謝謝」、「多虧幫忙」,他都期待別人能這麼對他說。我在護理學校、護理大學長期授課,當問到這些學生為什麼想從事擔負人命的護理師工作時,曾經有人回答,是因為想聽到出院的病人或家屬向自己說謝謝。可是,如果被派到加護病房或手術室,根本無法聽到失去意識的病人開口道謝。我不由得想,因為期待他人感謝而成為護理師,將來果真能長久持續下去嗎?

阿德勒立體書

【書名: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勇氣學】

【作者介紹:岸見一郎(Kishimi Ichiro)】

1956年生於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學系博士課程(主修西洋哲學史)修畢,主修哲學,同時也研究阿德勒心理學。曾在以下學校擔任兼任講師,奈良女子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希臘語、京都聖卡塔琳娜高中護理專科教授心理學、明治東洋醫學院專門學校教授教育心理學與臨床心理學,也曾於前田醫院任職。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


(圖文由今周刊出版社提供)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