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Alfred Adler(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所有的人生課題都與人際關係有關。」而在人際關係中,我們有很重要的三個課題,『勇氣、情感,與自卑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無時無刻都在面對的必修學分。
前幾天被大量關注的一則新聞:「終結放榜」,讓我忍不住想倒杯紅酒遠目想當年…
I.
在我的那個大學學測還稱「大學聯考」的時代,做父母的唯一心願就是: 「我把妳養這麼大,妳就給我好好的唸書,考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嫁個好人家、當個好媽媽…」
什麼叫好學校?在他們眼中,只有台成清交才能稱得上好學校。因為在他們小時候,生活清苦,家裡給不起好的讀書環境跟資源,社會型態還停留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氛圍裡,所以考上好學校=父母有面子=我會有前途。
那時候的我們,如今都走出校園進入職場了。幾年下來,經過了社會的歷練與摔打,我想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有多少人目前的工作或事業,是跟當初學校唸的科系相符的呢?」
答案,恐怕會讓孔老先生嚇到吃手手吧!
回頭看這件由高雄的學生團體發起的「終結放榜」連署,以保護學生隱私,避免複製升學的成功模式為訴求,讓上一世代的我,對於他們的勇敢,由衷感到佩服。
「勇氣就是,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我深刻的感受到,他們跳脫了過去傳統的放榜光榮框架,拒絕被貼上考試榜首=學校驕傲=父母驕傲=我的成就,的有色標籤。而在訴求中更深沉的一面是,「分數不代表人生的價值,更不能限縮社會上的每一個我們來看待對於成功的定義與想像。」
II.
Lady Gaga(女神卡卡)在第61屆葛萊美獎典禮上領獎時,發表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談話:
「在她主演的《A Star is Born》這部電影中,男女主角所面臨的情緒困境,探討著人們心理健康的問題,其實是許多明星都面臨過的難關。她更呼籲大家,『我們都要互相照顧彼此,所有人如果看到有人受了傷需要幫助,千萬不要轉頭離去置之不理。如果是你自己心裡受傷,也要勇敢向外發出求援的信號。』」
「接受不完美、遭遇失敗、與犯錯的真實自己。」是拯救自己,與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我們要有不完美的勇氣,沒有誰的人生能擁有一百分的完美。如果現在的你正處在生活中所帶來的低潮;如果現在的你不知如何才能獲得勇氣;如果你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之間產生了挫折,而慌亂沒有頭緒…請你一定要勇敢的呼救!
III.
我們身邊一定多少有這種「別人人生的評論家」。總愛對別人的人生說三道四,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好,就像很多網路上的酸民們,自詡為正義魔人,其實只是躲在螢幕後的鍵人。
這些酸民們高舉著言論自由的旗幟,肆無忌憚的指摘別人的人生,用字遣詞極盡尖銳,有著一刀往人心臟裡插的狠勁。而且往往語不驚人死不休、永遠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別人…殊不知,在他們自以為的鍵盤正義中,上演的,是一場又一場的網路霸凌。
酸民們,也許你覺得你只不過是隨口說了幾句,那個誰幹嘛這麼玻璃心?又或者你覺得你是鄉民的正義,但其實,這是酸民的私刑。
看別人成功你也酸、看別人失敗你也酸;看別人恩愛甜蜜你也酸,看別人分手失戀你也酸。 難道見不得別人好,就可以丟掉自己的口德嗎?
「有自卑情結的人,通常不會是那種看起來很乖順、拘謹,不顯眼的人。他們會用無數方式表現自卑感,像為了引人注目,為了讓自己更顯眼,試圖做出許多誇張或導致傷害他人的行為。」
我們也許都在不知不覺中,不小心當了酸民而不自知。自卑感不是壞事,「我們每個人都有某種程度的自卑感。」但自卑感,不應該成為傷害他人的武器。下次開口前,不妨先想想,少造點口業,也許就可以少討人厭。
-本文參自《接受不完美的勇氣2》,小倉 廣著-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