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不選擇安親班?
不忍孩子窒息地長大
真難想像妳小時候居然還曾經住在幼稚園!小時候我也曾經住過幼稚園,不過那只是園方每年都會幫畢業生安排的夜宿活動,只有一晚,那也是我記憶中人生第一次沒有父母的陪伴,自己在外過夜。
我們的童年經驗真是迥然不同啊!連妳的安親班都讓我大開眼界。不知道這樣讓孩子浸淫在自然環境中的安親班,現在的台北或其他都會區能找得到嗎?
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雙薪家庭面臨孩子上小學,最大的苦惱就是課後該怎麼安排。我曾經看過一項調查,全台超過七成的小學生,課後都直送安親補習班。
安親班之所以是忙碌的父母們理所當然的選擇,其實很能夠理解。孩子放學後,安親班老師集體接回,進班後安排孩子吃午餐,盯著他們寫功課,寫完還有老師幫忙檢查除錯,再提供評量加強學習成效,考前複習、考後檢討,家長只要負責在考卷、聯絡簿上簽名就好。
除了孩子的學校課業有人幫忙督促,幾乎所有的安親班都提供加價就有英文課的服務,其他諸如珠心算、圍棋、coding(程式語言)或各種才藝也能搭配選課,孩子只要送進了安親班一切都好辦。
因為小孩不需要移動,不勞煩家長奔波接送,這種「一站式的服務」讓父母非常省事,這真是幫了現代家長一個大忙。
只是,我實在捨不得把孩子送進去。
不捨孩子過著窒息的日子
我想起了自己曾經歷過的補習歲月,在追求升學的人生道路上,台灣學生幾乎都避不了這麼一段。南陽街裡的教室長課桌密集排列、不符合人體工學的高腳洞洞鐵椅、轉個身都顯得困難的活動空間、四周的水泥牆連扇窗都沒有,根本沒辦法呼吸。
當年,我是到了國高中階段才被「關」進去,而現在要讓我不過才六、七歲年紀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要送進那樣會讓人感覺窒息的安親班教室裡窩著,而且可能一路要窩到十八歲?
不要!我捨不得孩子這樣長大!
捨不得,不只是因為讓人窒息的硬體空間環境,也因為不忍孩子才剛要開始系統性的學習階段,就要被分數追得喘不過氣來。記得某次期中考後,老二K跟我描述了一位同學看到試卷分數後的焦慮,那孩子一想到要拿這張試卷到安親班,會遭到責難與處罰,在K面前就哭了起來。
「我就安慰她啊!跟她說分數不重要,是不是真的學會了才比較重要。而且,媽妳知道嗎?她考八十八分,比我考得還好耶!」
嗯……考了八十八分還會壓力大到掉眼淚,才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啊!我聽了都為那個孩子感到心疼。
我這一代人都走過「只為追逐分數而努力」的成長歷程,老早就打定主意想給孩子不一樣的成長體驗。在老大Y還在幼兒園大班時,我只要一想到她上小學後的課後安排就很焦慮,因為不想送她去安親班,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在一次和其他幼兒園家長的不經意閒談中,意外聽她談起「共學團」,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安親共學團」,好奇地多問了一些,眼睛瞬間發亮,回頭立刻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很快就確定這就是我想要給孩子的。
《共學,共好:夏嘉璐的親師協力教養主張》
《作者:夏嘉璐、黃于瑄》
(資料由三友圖書-四塊玉文創提供)
課後共學力,培養孩子無限的創造力!放學後除了讓孩子上安親班,其實還有其他的選擇!讓主播夏嘉璐與共學老師黃于瑄,分享課後共學的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打造邊玩邊學的共學環境。
提供超有創意的教案:寶藏巖實境遊戲解謎之旅──讓孩子到現場場勘、規劃遊戲關卡,遠到屏東的阿塱壹古道──一場鍛鍊身心的跋山涉水之旅
翻開本書就會發現,孩子在共學的環境裡,不僅學會如何與同伴相處溝通,還能發掘自我優點,激發無窮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