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必學!十個方法學起來,再累、再厭世也能保持正能量! | 生活哲學 | 小藍手札

(092)

小敏是一個助人工作者,常常為了個案上山下海到處趴趴走,有時夜裡一通電話也要趕去警局陪同個案,但在這麼高壓的情況下,小敏依然依然自得不怨天尤人,每天都看到他進辦公室用輕盈的與笑容迎接一天,絲毫不感覺一絲疲憊,這事情讓很多同事都感到訝異與驚奇。有一天在與小敏聊天時詢問她怎麼能時時保持正向心情。小敏回答說,還記得我們之前上課提到的復原力嗎?那時我遲疑地詢問:所以呢?這與你有甚麼關係?因此,小敏就說到,其實他也是會沮喪和難過,特別是做助人工作,常常是耗能量的。因此,當時小敏認為這樣是對她不好,因此就將之前上課所學的復原力放在自己身上應用。


我國研究復原力的學者曾華源老師提到,復原力的研究最初是從兒童、青少年開始,這群在低社經背景、父母離婚、雙親有精神疾病等危險因子下沒有倒下的兒童、青少年,總括來說,resilience意指從疾病、挫折、其他種種逆境中復原的能力。復原力是指一個人具有的特質或能力,能使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的個人,免於高危險情境、慢性壓力、或長期嚴重創傷之影響,使個人發展出健康的因應策略,而具有成功適應、正向功能或能力的表現。

復原力,讓你「精於生存、克服危機」的內在大力量。它是一種心靈的武裝,可以保護你不被職場苛求,及日常生活壓力所擊垮。一種人生態度,可以幫助你以快樂地展望,取代悲傷地回首。一種自信,可以幫助你不在意嘲諷,只為自己留下具有建設性的批評。一種力量,可以讓你勇於抵抗來自周遭苛求,走出陰鬱,重返充實人生。

國外學者,查尼和索斯維克在《復原力︰戰勝人生重大挑戰》一書中,根據他們的研究與發現,歸納出十種可以讓你變得更堅韌,不被挫折打倒的建議。「培養復原力,沒有一體通用的方法,你必須找出對自己最有用的鍛鍊方式。」 因此,他們提出下列10個重點:

1.保持正向的人生觀
正向的人生觀,是翻轉壓力的關鍵。聽起來容易,但對許多人卻很困難,因為樂觀或悲觀的傾向,相當程度是由先天的基因,以及腦部獎勵迴路的變化所決定。想要改變腦部對壓力的反應,就要設法阻止悲觀負面的思考。

2.從壓力或創傷中 尋找意義
如果壓力的根源,來自於某個事件,你可以學著藉由重新建構、接受和恢復振作,從事件中找出價值和意義來。

3.建立自己的核心信仰
「你的核心信仰應該是不可動搖的,」查尼指出。加強你的核心信仰,不管是宗教、心靈信仰或道德信念,都有助於建立復原力。特別是危急時刻,這些信仰往往可以發揮強大的引導力量。

4.找個榜樣學習
我們會藉由模仿來學習,所以,多看看別人如何應對挑戰,有什麼技巧,再試著向他們看齊。從生活中找到好的模範與榜樣。

5.面對你的恐懼,不要逃避
面對恐懼的訣竅,是在「恐懼」變成「恐慌」狀態之前,重新認識並面對它,讓大腦可以做出理性的反應。為了克服恐懼,你必須學習它、了解它。萬一,「當你再有恐懼感時,儘量和一個你信任的人在一起來克服它。」

6.建立可以支援你的社會網絡
擁有堅實的社會支援網絡,對復原力非常重要。「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復原力的人,少之又少,」索斯維克強調,「你需要別人的支持。」查尼更認為,最有助於增加復原力的方法,就是維持緊密、有意義、可傾訴的家人或朋友關係。當查尼不幸失去孫女、索斯維克的母親去世時,這兩位好友靠著相互扶持,度過難關──正是社會支援發生效用的好例子。

7.學新事物,保持腦部活躍
改變腦部運作,似乎比登天還難。但只要自我鍛鍊,是可以做到的。培養情緒智商、道德誠信價值觀、耐力等,都有助於改變壓力反應。同時別忘了,讓腦部獲得充分休息──良好的睡眠是一切腦部訓練的基本。

8.持之以恆的運動
科學家發現,鍛鍊身體肌肉,可讓人的心理更加堅韌。這是因為運動同時也會刺激新神經元的發展,而神經元會因壓力而受損害。長期下來,規律的運動可以減輕人們的壓力反應,改善心情、認知、情緒調節、免疫力,和整體自信。

9.活在當下 不要沉溺於過去
儘管很痛苦,但你應主動面對壓力或創傷,絕對不要退縮、屈服、沉溺。最堅韌的人,會藉由正面看待自我、積極尋求外援等方法,度過難關。

10.肯定特質 從興趣培養堅強
肯定、運用並培養你的最大特質或優勢,讓自己做好準備,應對未來的困境或壓力挑戰。

希望透過復原力培養,讓大家也能像小敏一樣,面對生命的挑戰。
 
女人幫專屬私密社團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